這篇散文,來源於莊子的《逍遙遊》。

其中李白一生念念不忘,自比大鵬,也出於此。

而當這一幅畫面出現之後,無數網友在被這一隻大鵬震驚之時,也完全明白了李白的內心。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李白一直自喻自己是大鵬。”

“是啊,年少之時高歌大鵬一日同風起,哪怕死之前,也有大鵬之志。”

“這幅畫面,太震撼太震撼了,如此大鵬,哪怕真的在半空當中折翅,他的精神也同樣能激勵萬世。”

《唐詩何止三百首》就此結束。

關於李白的一生,也就此結束。

這一次。

一眾看客並沒有再打擾陳凡。

可能。

他們也還沒有從李白,以及這一幅《北冥有魚》這樣的鏡頭當中回過神來。

……

而陳凡在做完《唐詩何止三百首》這一期節目之後,他也好好的休息了幾天。

直到一個星期之後,陳凡這才返回西安。

其實在休息的時候,央視一眾領導還是想陳凡再做一個節目的。

比如。

他們就想讓陳凡再講講唐朝。

其實關於唐朝。

陳凡在講一眾唐朝詩人的時候,很多的一些重要史料也提到過。

至於分析唐朝為何從盛世走向衰敗,一眾專家也研究的七七八八。

倒是有個課題比較有意思。

宋朝是重文輕武,最後國家滅亡了。

可唐朝,那武將可是牛逼的不行,但最後也滅亡了。

那麼。

問題來了。

到底是重文輕武好,還是重武輕文好?

更或是文武都重好?

這估計是幾千年下來,無數人都得爭論的話題。

但事實上。

陳凡卻認為。

沒有任何一種制度能夠持久的治理千年。

在這一些制度剛開始的時候或許還可以,但久而久之,都會出現一大堆的毛病。

如果不能進行改革,哪怕再強盛的王朝,也有一天走向滅亡。

但改革這種東西,也不見得就能成功。

歷史當中,大部分改革都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