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李白這是要飛天啊。”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聽著陳凡對於李白的評價。

一眾觀眾,無數的看客這會兒已經完全被吊起了胃口。

雖然他們暫時也不知道李白是誰。

但是。

有如此牛逼的詩句評價,你能想象李白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詩人?

而就在大家無比期待當中,陳凡開始了他的講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據傳聞,李白母親懷李白的時候,太白庚星入於其腹內,所以在生下李白之後,就將李白的字取為太白。太白庚星就是太白金星,主智慧,主才華……用李白母親的話來說,那就是,李白是仙人轉世。”

“這當然無法考證,也不可能是真的。但我們不覺得是真的,李白卻十分的堅信。少年時期的李白生活的還算可以,他天資聰慧,又喜好劍術,很喜歡讀遊俠的書,說是將來一定要像遊俠一樣周遊世界,打抱不平。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蜀地,前往他鄉遊歷。在他來到荊門這個地方,他寫了一首《渡荊門送別》,送別自己的家鄉。”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這首詩其實也很簡單。

說的就是李白出蜀地來到楚地遊歷之時見到的一系列風景。

此外。

詩的最後一句感慨。

雖然我來了楚地見識了很多的風景,但我還是很想念故鄉。

特別是故鄉的水,他奔騰萬里,一路送我至這裡。

“感覺這首詩很大氣。”

“嗯,我也覺得,雖然這是一首思鄉詩,但看起來與很多詩人的詩不一樣。”

“但具體哪裡不一樣,我又不太清楚。”

眾人品味著這一首詩。

他們總感覺這首詩好像很特別。

可到底他們只是普通觀眾,一下子也總結不出來。

不過。

這對於有一些學者,專家,教授來說。

他們便發現了這一首詩的不同。

這個不同。

倒不是說李白這首詩寫得景色美。

不少其他的一些詩人,他們在寫景的時候寫得也非常出色。

這個不同,則在於這首詩獨特的想象力,以及其他詩人無法觸及的語境。

但一下子他們也沒有時間進行太多的分析。

他們準備先記下來,看完節目之後回去再仔細研究一下。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