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畫面感太強了。”

“我去過蘇州的寒山寺,也沒覺得寒山寺怎麼樣,但看到這一首詩,我又想去一趟寒山寺了。”

其實寒山寺在沒有這首詩的時候,不是什麼名剎寶寺。

他也並不是很知名。

可是。

因為這一首《楓橋夜泊》,寒山寺成為了姑蘇的標誌之一。

“說到寒山寺,我又想到一個小故事。”

既然講到了寒山寺,陳凡便繼續說道:“寒山寺原來並不是叫寒山寺,他的原名叫做妙利普明塔院。後來,有一位叫“寒山”和一位叫“拾得”的僧人在這裡修行,於是後來這個寺院就改名為寒山寺。相傳,寒山在出家之前與一位姑娘訂了親,可是,這位姑娘卻很喜歡他的朋友“拾得”。寒山得知這一件事情之後,便想成全他的好友,隨即來到寒山寺出家。後來拾得知道了真象,也跟著寒山來到了寺院。”

“兩人之前就是好朋友,此時又一同在寺院裡修行,感情自然很好。有一次,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就回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這就是著名的寒山拾得問答。

“漂亮。”

“我就知道凡哥會將最美的故事留給我們。”

“大愛這首楓橋夜泊,也大愛寒山與拾得的對話。”

不得不說。

張繼的《楓橋夜泊》與寒山拾得的故事,確實非常經典。

經典到,陳凡都還沒有對這一些人物的生平做太多的介紹。

但眾人憑著這一首詩,以及這一個小故事,亦是對此無比的印像深刻。

“再跟大家講一位叫做孟郊的詩人。”

張繼之後,陳凡繼續開講。

孟郊與賈島齊名。

孟效又被稱之為詩囚。

所謂的詩囚,其實有一些是他人對於孟郊的誤解。

或者說是,不少人對於那些並不是非常有天賦,但卻字字斟酌寫詩人的一種誤解。

所以他們又一同稱之為苦吟詩人。

但陳凡卻不管苦不苦吟,能流傳下來的詩歌,不管是天賦也好,苦吟也好,都是極美的。

“孟郊與此前介紹的不少詩人不一樣,他不是那種自幼聰慧的學子。此前連續多次考試,也都落榜。後來在46歲的時候,才終於中了進士,這應該是此前一眾詩人當中最晚中進士的詩人了。但哪怕如此,孟郊在中了進士之後也是非常高興。他有一首詩寫得非常好,正是他中了進士之時所作。”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叫做《登科後》。”

從詩中可以看到。

哪怕是46歲中了進士,他仍然是欣喜若狂,甚至有一些得意忘形。

“哈哈,這個孟郊有意思。”

“可以理解,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對於那些沒有太多資源的考生來說,50歲中了進士也是牛逼。”

“嗯,畢竟進士一次也只錄用20多個人左右,這難度完全相當於每年我們高考的狀元。”

雖然這首詩看起來孟郊有一些心智不成熟,有一些放蕩不穩重。

但想起當時的科考,不少人也都是理解。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