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 陳凡解釋了一下烏臺詩案:“什麼叫烏臺詩案呢?烏臺就是御史臺, 蘇軾是在卸史臺受審。御史臺附近的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就稱之為烏臺, 所以這場案子又被稱之為烏臺詩案。”

“之前其實我在講蘇轍的時候講過,當這個案子出現的時候,蘇軾全都招供了。指出,他寫的這一些詩裡,有很多都是諷刺變法。這裡可能很多人有些不理解,這一些詩為什麼要承認?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完全可以不承認。但是,剛才我已經講過蘇軾。他與弟弟蘇轍不一樣,蘇轍的性格是更為內斂,但為謹慎。但蘇軾卻更為開朗,更為豪放,也更為灑脫,甚至還有一些傲氣,狂氣。是他寫的就是他寫的,他也不會否認……”

於是。

在蘇軾的承認之下,宋神宗就準備將蘇軾給殺了。

“真殺啊。”

“看起來應該是。”

雖然不少人都知道,後來的蘇軾還是沒事。

但當陳凡講到這一場案子的時候,眾人還是不由得內心一緊。

蘇軾這個人物他們實在是太喜歡太喜歡了。

他們實在是不想看到蘇軾因為寫了一些詩而獲得如此之大的罪名。

“因為蘇軾被抓,他的一些朋友,同事,還有老師積極為蘇軾奔走。包括歐陽修,司馬光都出面。但神宗並不留情。甚至,後面還有皇太后出面。當然,還有蘇軾的弟弟蘇轍,以自己的官職力保蘇軾。在這裡面,在求情裡面最為激烈的,還要數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雖然他是王安石的弟弟,但他其實也反對哥哥王安石的變法。見蘇軾入獄,王安禮冒死直諫,因其太過於激動,口水都噴到了神宗臉上。甚至,最後還說出,如果你殺了蘇軾,那麼,史冊上就會將你寫成昏君……”

昏君一出,全場動容。

他們沒想到,蘇軾的影響力竟然如此之大。

不過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是的。

《水調歌頭》這樣的宋詞可以說是流傳千古。

我們現代人能看出這詞的經典,做為同時期的古人,他們難道看不出來?》

谷蠞

不。

不但他們看得出來,甚至,他們更是能夠感受到這一首詞的魅力。

能寫出如此流傳千古詩詞的,皇帝竟然要殺了。

哪怕是現在這一些大臣不能將他們怎麼樣,但未來史冊上,宋神宗未來在史書上還真有可能被寫成是昏君。

“不過這些人的求情,只是讓神宗有一些動搖。真正起到最為關鍵作用的,還是王安石的出現。”

“王安石?”

眾人一愣:“王安石不是推行變法的嗎,不就是他在打壓蘇軾的嗎?雖然,烏臺詩案雖然不是由他主持,但蘇軾同樣也是受到了他的影響。如果沒有他的新法,也不可能有烏臺詩案。”

對於大家的疑惑,陳凡也是明白。

但陳凡卻說道:“王安石雖然是變法的主持者,但其實王安石個人的人品沒有問題。對於蘇軾這樣的天縱之才,他同樣也很欣賞。為此,他上書神宗,表示至宋朝建國以來,未有士大代因言而被殺的。最後,神宗採納了王安石的建議,赦免了蘇軾的死罪,改將蘇軾貶到了黃州。”

到了這裡,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蘇軾終於出來了。”

不過。

他們也知道。

如果換成另外一個人,那可能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

如果不是蘇軾才華驚天,天縱之才……恐怕這死罪絕對逃不了。

雖然宋朝不殺士大夫。

但凡事也沒有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