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武將最高榮耀,封狼居胥……(求訂閱)(第2/5頁)
章節報錯
之所以慢。
其實陳凡也不想講快。
雖然霍去病的一生足夠的燦爛,如果講快了,那還真讓陳凡有一些不捨。
沒有再說其他,陳凡便從霍去病的母親開始說起:“與衛青一樣,霍去病也是私生子。霍去病的母親叫做衛少兒,也就是衛子夫的姐姐。只是,年少之時的衛少兒與衛子夫,以及衛青一眾兄弟姐妹一樣,身低地位都非常低,過得也很不好。直到衛少兒漸漸長大,她也成為了平陽侯家中的奴僕。有一次,有一位叫做霍仲孺的人來平陽侯家中做事。兩人都很年輕,不自覺就發生了關係。但發生關係之後的霍仲孺只覺得這只是一夜情,自此再也沒有與衛少兒聯絡。而10個月之後,衛少兒卻懷孕,生下了霍去病。”
“因為霍去病年幼體弱,衛少兒怕帶不大,於是就給他取名去病,就是去除病痛的意思。這裡面,辛棄疾的名字,就是從霍去病這裡來的。當然,如果沒有衛子夫,或許霍去病只能算是普通人一個,甚至連普通人也不如。但是,在衛子夫得到漢武帝恩寵之後,衛子夫的兄弟姐妹所有人的命運都發生了改變。霍去病也接到了宮中,有了良好的教育。而隨著舅舅衛青在戰場中建功立業,年少的霍去病一直夢想與舅舅一樣上陣殺敵。”
有的時候,陳凡也暗歎漢武帝這時的運氣簡直就是超級棒。
在他寵幸了衛子夫之後,上天隨即給他送來了漢朝有史以來最為牛逼的兩位大將。
其中之一,就是衛青。
另一位,那就是霍去病了。
而相比之衛青。
霍去病比之衛青還更為的傳奇。
“雖然霍去病是私生子,但身份的提升,也讓霍去病得到了良好的培養。有一件事,對於霍去病影響很大。漢朝自建立以來,一直都深受匈奴的影響。甚至是高祖時期,匈奴還將高祖圍了幾天幾夜,哪怕就是後面的文帝,景帝,也深受匈奴的威脅,只能一直透過和親的方式安撫匈奴。但就算如此,匈奴取了漢朝皇氏的子女,但還是時不時入侵漢朝,這也成為了漢朝所有人心中的痛。”
“直到漢武帝時期,由張騫出使西域,讓漢武帝看到了西域的風彩。隨即,他準備改變對於匈奴的策略。由原來的防禦,改成對於匈奴的主動出擊。但當時的情況,雖然漢武帝有雄才大略。可幾十年來,漢人一直都無法抵抗匈奴。所以,當時漢武帝提出這樣的策略以來,讓很多大臣都非常擔心。而此時的漢武帝卻力排眾議,豪言,寇亦可往我亦可往……這句話對年少的霍去病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發誓立志報國。”
“漢武帝也很喜歡霍去病這位外甥,甚至還想親自教霍去病兵法。但霍去病卻說,打仗這種事情,有謀略就可以了,不必要看兵法。這話看起來很狂,但霍去病不是一個笨人。相反,他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總結於前朝對於匈奴的失敗,他就在想,難道前人對於兵法不熟悉嗎?肯定熟悉呀,前朝同樣也有一系列的大將,他們個個都是熟讀兵法,他們個個也很厲害,但是,面對匈奴時,也一樣失敗?
所以,他就認為,單純的只學這一些兵法沒用。而且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碰到什麼樣的事情,那就應該怎麼樣應對。此外,這一些上古兵法雖然厲害,但這一些兵法大都時候是春秋戰國時期寫出來的。在那個時期,這一些兵法對應的是各個諸侯國。用這一些兵法對付各個諸侯國,這自然沒問題。可是,面對著與各個諸侯國不一樣的匈奴,那就未必有多少作用了。”
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秋戰國雖然一直在打仗,但其實用現代人眼光來說,打的都是內戰。
雖然偶爾也會打匈奴人,但打的都比較少。
對於當時的中華民族來說,匈奴可是外族。
他們的作戰特性與一眾諸侯國,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
在霍去病眼中,他是認為完全按著兵法未必能有效對付匈奴。
這自然是年少霍去病的片面之詞。
不過。
雖然片面,但霍去病對於打仗卻有自己的看法。
“公元前123年,定襄北之戰。衛青率領部隊攻擊漠南的右賢王,這一戰,衛青雖然殲滅了匈奴不少主力,但自身也損失很大。不過,這一戰的時候,年僅18歲的霍去病卻跟著舅舅第一次出戰。在出戰之時,漢武帝封霍去兵為剽姚校尉,剽姚的意思是又快又猛。漢武帝知道霍去病雖然年輕,但卻初生牛犢不怕虎,有著一股衝勁。
只是舅舅衛青卻很擔心霍去病,告誡他,這一次出戰你就來學習一下經驗,不要衝這麼猛。所以也不給霍去病多少兵馬,只給了他800騎。可是衛青沒有想到,這一戰他沒有討到多少好處,反倒是他這個小外甥卻是在這一場大戰當中一戰成名,以800騎的實力數百里奔襲,殲滅了匈奴2000多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國、當戶等高階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匈奴單于伊稚斜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兩次功冠全軍。漢武帝大喜,封霍去病為冠軍侯。”
這一戰與衛青一樣。
衛青第一戰,龍城之戰,成為四線當中唯一獲勝的一方。
但說起來衛青的第一戰也無法與霍去病第一戰相比。
因為衛青的第一戰雖然勝利了,但其實只是小勝。
一萬多人只斬了幾百人。
之所以當時的漢武帝大喜,那完全是因為漢人對於匈奴的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