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自然是不可能脫的。”

“這要是脫了,那不得封號啊。”

不過。

陳凡也知道,一眾粉絲們是向他開玩笑。

他們不可能認為自己是舒婷。

而且剛才陳凡也說了。

今天他所說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這都是發生在另一個世界。

所以更多的人是將他當成是一個故事這麼簡單。

“大家不要鬧,我們繼續講故事。”

雖然說的是現代詩。

但陳凡更多時候喜歡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大家講解這一些詩歌。

正如剛才舒婷這一首《致橡樹》。

如果不講舒婷的故事,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首詩歌到底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寫出來的。

而為什麼這樣的一首詩歌,他會擁有這麼大的名氣?

是這一首詩歌用詞用的好嗎?

還是這一首詩歌的作者名氣大嗎?

並不是。

舒婷在當時只是詩歌圈內的小萌新,根本沒有什麼名氣。

至於這首詩歌的用詞,與大家評價現代詩一樣,都是大白話。

可就是這樣的大白話,他卻深入人心。

為什麼?

這就是因為有感而發。

詩人透過自己的經歷,再結合自己的想法,與之同時契合了社會大眾男女平等,男女戀愛也應該平等的心理。

於是。

這一首詩歌便知名遠揚。

也同時。

舒婷也靠著這一首詩,讓她成為了國內朦朧詩派代表人物之一。

……

不過說到朦朧詩派代表人物。

舒婷只是其中一位。

如果要講朦朧詩派,那就必需提一提另一位詩人。

這位詩人的名字叫做北島。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北島卻是朦朧詩派開創性人物之一。在朦朧詩派,北島的年紀最大,也是當時最早開創朦朧詩派的詩人之一。”

“北島原名趙震開,他是江浙湖市人,離我們所在的杭州並不遠。但他很長的時間裡並不在江浙生活,而是在北市。但與舒婷不一樣,北島沒有當過知青,在他成年之後,他就在北市一家建築隊擔當建築工人。如果沒有詩,或許北島可能一輩子與建築打交道。”

“1970年,北島與幾個朋友在北市各個旅遊景區遊玩。這個時候,有位朋友在船頭開始朗誦起一位叫做【食指】的詩人的詩歌。這給北島有著強烈的震動,他沒想到,原來詩可以這麼寫。原來詩可以不需要格式,也可以不需要押韻。隨後,北島便開始寫詩。”

北島原來並不是以北島為筆名。

之所以取名為北島,實則是因為當時他與朋友“芒克”想一起創辦一本叫做《今天》的雜誌。

於是北島就說自己得取一個筆名。

但一時之間不知道取什麼筆名好。

他的朋友則說,你是南方人,但卻一直在北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