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就說,蘇秦透過合縱六國制約秦國,其表面上看起來六國的實力比之秦國強得多。但是,六國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是由六個國家組成的,他們也只是表面上組成的聯盟而已,說是一盤散沙可能有一些過份,但內部都有各自的問題。首先,關於盟主的問題。六國剛開始是楚國擔當盟主,後來則是齊國擔當盟主。因為盟主的事情,六國鬧得很不愉快。”

“還有一件事,更見證了六國並不同心。當時六國合縱抗秦,原本是想與秦國大幹一場,結果,這一場仗沒打成,齊楚魏三國一合計,於是順利將夾在中間的宋國給滅了。接著,齊楚魏三家刮分了宋國的地盤與勢力。但在這當中,魏國與楚國很是不滿,認為自己在這裡面分得的利益太少。”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六國是以合六國之力攻打秦國。拆開來看,這裡面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秦國的對手。也就是說,這裡面是弱與弱聯合以攻擊強國。這本身上給人的信心就不足,可是,反過來呢。如果秦國主動出擊,以強聯弱再攻擊其他的弱國,很明顯就可以扭轉形勢。有了張儀的判斷之後,秦王大喜,並讓張儀出使各國,瓦解蘇秦的合縱。”

不得不說。

張儀的眼光何其毒辣。

蘇秦的聯盟看起來牢固,但內部還真有一大堆的問題。

不過。

最為重要的還是張儀所說,六國是弱國與弱國之間的聯盟。短時間內這樣的聯盟可能還能維持下去,長時間,必定有問題。而且,這樣的聯盟很容易遭受到秦國的瓦解。畢竟秦國這麼強大,只要他向其他六國當中任何一國伸出橄欖枝,或者是威脅,六國當中的某一些國家必然無法承受秦國的外交手段。

“張儀便在秦王號令下,分別出使了魏國,韓國,趙國,齊國,楚國,燕國……這一眾戰國很強大的國家,因為懼怕於秦國。最終,蘇秦花了無數努力的合縱,便被張儀個個擊破。”

這便是張儀“連橫”破蘇秦的“合縱”。

不過。

這裡面有爭議。

爭議的焦點,那就是蘇秦到底是和張儀同時代,還是蘇秦在張儀之後。

司馬遷的史記,以及資治通鑑認為,蘇秦與張儀是同一時代。

但在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表明,蘇秦的年輩比張儀晚,蘇秦去世於公元前284年,張儀逝世於公元前310年。蘇秦的主要活動是在張儀之後,張儀在秦國擔任相國的時候,蘇秦還沒有踏入政壇。

如果從這裡來看的話,那就表明,太史公先生搞錯了。

但這也不能完全肯定。

因為《戰國縱橫家書》,他同樣也是一部書,而且也是一部西漢時期的作品。

這部作品的地位以及價值,準確性是否在史記之上,還得考證。

所以。

此時陳凡在介紹蘇秦與張儀時,還是按以司馬遷《史記》為準。

……

“原本講宋國的,結果,宋國竟然被一眾大國順手給滅了。今天就講到這吧……”

陳凡無奈的說道。

戰國時期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無奈。

戰國七雄的處境還好一些。

其他一些小國,那可真是分分鐘都有滅國的危險。

比如宋國。

宋國還算是大國。

可是。

在齊國,楚國,魏國……這一些國家眼裡,宋國也什麼也不算。

而齊國,楚國,魏國這一些國家在秦國眼裡,又變成了可以征服的國家。

正準備關掉直播。

這時一眾網友又不樂意了:“陳凡老師,您還沒有講完呢,怎麼能結束。”

“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