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爭霸中原(第2/3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春秋後期不再像此前那樣有禮有節,這不是孫子的原因。
真要找原因的話。
楚國,可以說是最大的一個原因。
從楚國“熊渠”開始,他們便將周朝的禮儀破壞得乾乾淨淨。
但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這位學子接著又再問:“那為什麼春秋第一霸不是楚國,而是齊國。”
這個問題提得好。
陳凡解釋說道:“之前我們說過,楚國雖然是中原人,但他幾百年前就逃到了南方,然後與南方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包括周天子在內的中原各個諸侯國,都不承認楚國的地位。他們認為楚國已經不屬於中原人,甚至,連楚國人自己都不再說自己是中原人了。所以,當時中原各個諸侯國也並不會承認楚國,哪怕楚國很強大了,也並不能得到一眾中原諸侯國的認可。當然,總體實力上,楚國仍然是稍稍弱於齊國的。畢竟,齊國不只是國力強盛,而且他們也有很強大的威望。齊國可以調動幾十個國家攻打楚國,但楚國地處南方,又不被中原各個諸侯國認可,所以也沒啥太多的同盟。”
這一解釋,眾人點點頭。
關於春秋時期一系列的不解,也在這時候完全明悟。
“只是雖然齊國的實力稍稍在楚國之上,但他們也不敢輕易招惹楚國。所以,後面哪怕楚國與齊國簽訂了盟約,但楚國仍然是繼續北上東進,不斷的滅掉其他一眾小國,一路擴大自己的領土。當然,他們在擴大領土的同時,楚國也忌憚齊國的實力,也不太會輕易招惹齊國。就這樣,楚國與齊國暗中較勁了十幾年時間。齊國的實力雖然也還不錯,但楚國亦在此時不斷的向北進攻,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甚至,到了後面,齊國已經與楚國開始了正面較量。齊國聯合一眾諸侯國攻打楚國的同盟國,但都被楚國輕鬆化解。直到管仲去世,齊桓公去世之後,楚國成為了當時最強的一個國家。”
不得不說。
楚國到了此時真的實在是太強太強了。
強大到,你都沒能想到,他們竟然能與齊國平起平坐。
甚至。
如果從單挑來說,楚國完全可以打敗齊國。
但縱然如此。
齊國在管仲以及齊桓公去世之後,他們亦還是被楚國超過。
“過癮。”
“沒想到楚國這麼強。”
“這簡直是一個國家的奮鬥史啊。”
直播間一眾粉絲無比的激動。
特別是那些生活在楚地的人們。
聽到這裡,他們不由得又想起當年楚人的先祖。
當年楚人先祖祭祀的時候連牛都沒有,後面只能跑到鄰國偷了一隻小牛回來。
而如今,這個當年一窮二白的國家,如今卻成長成了令中原一眾諸侯國都聞風喪膽的國家。
“陳凡老師,齊桓公去世之後,楚國將真正問鼎中原嗎?”
這時,又一位學子問道。
“齊桓公去世之後,春秋霸主的位置空了下來,齊國再也無力爭霸。楚國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天下第一,自然有稱霸中原的野心。只是,大家都知道,楚國雖然實力強,但身份與地位卻很低,一直得不到一眾中原諸侯國的認可,也沒有太多的諸侯國願意跟隨楚國,這讓楚王很苦惱,但卻沒有辦法。”
“而就在這時,一個機會來了。齊桓公去世之後,宋國的宋襄公自認為自己資格老,名氣大,可以稱霸。但是,他們宋國實力又不怎麼樣。於是,為了稱霸,他們便想聯合楚國。楚成王正想著自己還沒有機會稱霸呢,於是欣然接受了宋襄公的邀請。結果就在酒宴上,為了盟主之位,楚成王直接就將宋襄公給抓了起來。後來宋襄公聽說鄭國支援楚國稱霸,於是宋襄公就去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援,楚國便向宋國的國都進發。兩軍在泓水碰到,隨即,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因為宋襄公實在是太過於仁義,最後這一場看起來有贏面的戰爭,宋軍竟然卻輸的一踏糊塗。”
說到這裡,眾人不自覺的笑了起來。
“這位宋襄公真是好仁義。”
“唉,沒辦法,自小受周朝禮儀教育,宋襄公肯定沒有別的想法啊。”
“就是不知道如果宋國當時偷襲,他們能否打贏楚軍?”
“應該不能,畢竟,他們就算是偷襲,但整個的作戰方式仍是很原始,哪裡有楚人如此好鬥。”
當然。
這沒有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