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爐立鼎 積精聚炁(第1/4頁)
章節報錯
離開陸鏡生的小樓,王則匆匆迴轉住處。
與陸鏡生做下這番交易,麻煩自然不會少,按理來說,王則也該為此仔細做上一番謀算。但此時的他卻無心於此,只想趕緊回到自家洞府,好生研究被他小心藏在懷中的那部《子午凝炁訣》。
回首過往,仔細算算,打他覺醒前世宿慧,知曉仙道開始,王則追求築基法門的時間,差不多也有三十餘年了。
這麼長的一段時間,王則所求便是這一部道書。
如今道書在身,他自然不可能還有多餘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之上。
不多時,王則登上千丈碧崖,回到洞府。
關上大門,封上封門石條,他方才鬆了口氣。
旋即。
取出道書的王則,看著古韻封皮,面上肅色消去,欣喜之色頓時浮上眉眼。
不過縱使心中激動不能自已,王則很快還是壓下了那股直接翻開道書的衝動。
人已中年,經歷不少的王則,很清楚自己在這種神思不定,心緒不穩的情況下,若是貿然觀摩道書,很容易發生意外。
這話並非危言聳聽。
別看王則所得《子午凝炁訣》僅是築基道書,可那也是長生之路的第一步。
何況便是俗世內功心法,也有種種講究,遑論仙家道訣?
王則若是心浮氣躁的去觀摩道書,心思動盪之下,便有可能在未曾真正掌握道書煉法的情況下,抑制不住的照著道書運煉。
魯莽行之,難免就會發生意外,屆時走火入魔,那便是樂極生悲了。
於是王則洗手焚香,又於府內靜修石床之上以所學養氣法門穩定氣血,平復心緒之後。
方才從旁取過《子午凝炁訣》道書,翻了開來。
他也不急著尋找道書之上記載的築基關竅,而是不求甚解的將整篇功訣大略觀覽了一遍,自覺心絃已經不會被道書之上記在的法訣文字輕易撥動之後,這才又從頭開始逐字逐句的鑽研起來。
道基之境,是仙途之始。
究其本真,旨在尋覓人體自初身之時隨天地而生的一點先天元精,從而轉人體精元內氣為先天元炁,始入道途。
此元精雖存於人體之中,卻是天地本源,先天之屬。
先天元精覓得,修行者便能採煉精元內氣,生成先天元炁。
人體精元內氣之流於修家術語之中,又稱之為‘外藥’。元精得覓,方可採藥修行,故有‘外藥生而後採’之說。
此中玄玄,非仙家精義在身,不能盡數領會。
而唯有這先天元炁凝聚,修行之人,也才可叩破玄關,天人交感,勾動天地靈機,而使靈機入體,修成元真,踏入道法修行之路。
有口訣曰:“修仙難在立仙根,靈機一點是本真。若要成仙需問我,我身來處道有門。”
道基關竅,在此先天元精。
築基之法,關竅便也在這一點元精尋覓之上。
王則細細觀覽《子午凝炁訣》,渾渾不知歲月,及至揣摩不下千百遍後,自覺內中種種,盡皆融匯於心,方才調神養息,準備築基修行。
黃龍洲浩大,修真宗門不知凡幾。
仙道法訣難以計數,但這築基第一步,卻也是殊途同歸。
《子午凝炁訣》有言:“道基之始,在乎煉己。元精為丹,身是鼎爐。安爐立鼎,聚炁始成。”
是以這道基第一步,也便謂之‘安爐立鼎’。
說來複雜,行之卻是不難。
倒不是這裡頭的道理簡單,只是王則這般道途都未入的修行者,不必要究其根本道理,便是有心琢磨,也難明悟。
對於他這等人來說,只需按著道書來煉,自然便能成就那‘安爐立鼎’之功。
道書的作用,本就是點破玄機,以詳細的口訣指引,引導修行者呼吸吐納,行精氣於周天,從而發現那先天一竅,將這‘元精寶丹’尋覓而出。
否則若是每個修行之人,都需要將道基煉成的種種根本瞭然於心,才能突破,也不必什麼修行法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