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辭態度格外強硬,最終不歡而散。

高氏父子離開之後,君辭轉頭幽幽盯著董棄:“董戍主,莫要左右都不得好。”

見到高氏父子的一瞬間,君辭已經準備好要在董府大開殺戒。

高氏父子的來意不言而喻,而她絕不會與北鎮任何一個戍主虛與委蛇,談不攏是必然。

依照高氏父子的性子,既然不能成為盟友,理當趁早將君辭剷除。

這一戰卻沒有起,不難明白是董棄拒絕與他們合作。

這本是一個天賜良機,董棄配合高氏父子提早設伏董府,君辭來了,再合力絞殺,如此自然能洗清董棄投靠她的汙名,他與五鎮重歸於好。

“女郎敢踏入董府,董某便知,我們困不住你。”董棄不是沒有動搖過,最終還是沒有腦子一熱。

還有一點董棄沒有說,即便他和高氏父子合謀成功,真的殺了君辭。

他於北鎮而言,也只是一個見風使舵,曾經背叛北鎮,投靠外敵的小人。

騰出手來,高氏父子必然會聯合其他人對他下手,將懷朔鎮劃分出來,給其餘四鎮一些好處。

亦或者將他變成誘餌,直接使得其他四鎮爭奪廝殺,他趁機徹底一統北鎮。

現在董棄深刻地知道,高氏父子若勝,董氏便沒有活路。

他還願意牽線,內心最期望的還是君辭與高氏父子合作,兩相牽制。

今時今日,他亦不看好君辭能拿下北鎮。

見董棄仍舊沒有投誠的意思,君辭神色平淡離開。

皇后臨盆在即,整個北朝四面八方都繃著一根弦,都知道這注定是一番波濤洶湧。

“主公,京都來信。”君辭剛回楚善戈這裡,雲吉雙手遞上一封信函。

原以為是元猷亦或者秦嘯來信,展開映入眼簾是應無臣的字跡。

自上次為了救藺知桓主動去信給應無臣之後,他們再無往來,她在北朝忙得廢寢忘食,應無臣在南朝何嘗不是焚膏繼晷?

收到應無臣的信,君辭驚覺竟然已經到了年關。

她推開窗戶,終於正視枯枝上積澱的雪。

楚善戈是個雅緻之人,在院落裡種了幾棵臘梅,此刻正迎著風雪搖曳。

北鎮的寒冬格外凜冽,整個天地都埋在白與灰之中,乍然見到點點紅綻放枝頭,目及之處增添了一絲暖,伴隨著寒梅冷香飄散。

應無臣來信除了向她問好,更多的是給她分析南朝這大半年的變化。

元鐸在應無臣和蕭邑的推波助瀾,幾乎把整個南朝攪得烏煙瘴氣,朝廷裡怨聲載道,想要將他剷除的人數不勝數。

他能好好活到今日,除了他自身警惕之外,還有好幾次是鍾離垠明裡暗裡搭救。

他來信前,元鐸才遭遇了一場南朝幾大家族的聯合暗殺,這些家族不是背後掌控皇權的世家,卻也在南朝豪強之列。

元鐸深刻知曉自己不容於南朝,準備在南朝發起一場逼宮。

君辭一字一句看完之後,立在窗前,許久未動。

有些心思無需寫到明面上,君辭也能懂應無臣在這個緊要時刻來這封信的目的。

北朝的變故瞞不過應無臣,以應無臣之智,不難猜到元猷的佈局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