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猷豁然起身,冷冷看了一眼一言不發的周榮,他沒有同意,拂袖而去,只留下一句:“一切封賞,待中護軍班師回朝再行定論。”

周榮看著元猷消失的背影,眼底陰冷。

他不需要元猷同意,他只需要朝中人都有此意的訊息傳出去。

在君辭等待南朝再度派人來議和的時候,朝廷要封賞她為鎮北公,鎮守北鎮的訊息傳遍整個北鎮,最先得到訊息的自然是高恣父子。

“阿耶,這是周賊的奸計,借我們之手除去中護軍!”和君辭相識的高閱氣急敗壞。

“我何嘗不知?”與周榮年歲相當的高恣,體格健壯,眸光深沉,“此刻,我們卻無計可施。”

北鎮有六鎮,每一鎮都有一支強健的軍隊鎮守,他們各為其主,高恣在北鎮經營這麼多年,也只是勉強掌控了三鎮。

北鎮不能有王,個個驍勇善戰,誰也不服誰,朝廷從北鎮遷都,留守在這裡的武將本心有芥蒂,後來朝廷動盪不安,他們心中的不忿化作野心,守著北鎮,雖無自立為王之名,卻行著自立為王之事。

連北鎮出個領頭羊都不允,更何況這個朝廷要派來的領頭羊還是個小女娃。

北鎮加起來十萬大軍,聽到這個訊息,人人滿面鬱色。

六鎮首領齊聚高府,高恣只得稱病不見,他們想要他打頭去反對朝廷。

平日裡不臣服他,有事倒是認他為首,高恣冷笑。

幾次求見高恣都沒有見著人,其餘幾個首領當下各自商議,派幾個心腹大將,齊齊出發去洛陽上書。

結果商議出來,只是通報了高恣一聲,這個時候高恣不得不合群,他派了高閱去:“你此去必要小心,萬莫讓北鎮之人成了被借之刀。”

私心裡,高恣自然是希望君辭能好好紮根在京師掣肘周榮。

朝廷的風雲變幻,君辭從元猷快馬加鞭送來的信上也知曉一二,她和元猷都只當周榮是為了挑起她與北鎮的對立,無論如何,要北鎮和她這兩個心頭大患總要少一個。

她只得按捺下心,儘快談妥議和之事,所幸南朝議和大臣來了。

大都督蕭邑。

人人都道南朝人傑地靈,盡出風流人物。

第一次見到蕭邑,君辭委實不得不暗讚一聲:“好個歷落嶔崎兒郎。”

鴉色長髮從金冠流瀉而下,綢緞般光澤順滑。稜角剛毅,輪廓柔和的臉,劍眉星目,既凌然又貴氣。

蒼青色的大袖衫領口袖口卐字紋格外精緻,腰佩長劍,穩步而來,四方端重。

“君將軍。”蕭邑帶著恰到好處的淺笑,先一步行禮。

君辭還禮,而後各自落座。

與上一次不同,兩人都無心唇槍舌劍,君辭直接將索賠遞過去。

蕭邑接過看後,合上文書當下應允:“如將軍所願,只盼日後兩朝互市往來,心無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