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我們願意。”這些人聽了沒有一絲猶豫。

若再尋不到出路,他們不同樣要死在那些泯滅人性的匪寇手中?甚至妻兒耶孃也保不住性命。

這些滿臉塵土血汙,眼眶泛紅,神色炯亮的高狀兒郎,他們堅挺著背脊,已經做了赴死的準備。

君辭垂眸:“若要成事,必得令鄉親父老與你們同志。”

並不是要他們全部都做好犧牲的準備,而是不能被一兩個人的死去嚇退,否則犧牲之人便是憑白犧牲。

整個關隴邊緣都在周氏刻意的放縱,或者直接對義軍匪寇的煽動下,出現戰亂,君辭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將平息,且她現在的身份更不能暴露。

她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人聚眾求到了周權的面前,這位周榮的義弟,鎮守著整個關隴,手握關隴大權。

一如她所料,周權不出兵,以沒有皇命為由,將所有罪責推到了元猷身上。

聚眾的百姓也不願離去,最開始是被驅逐,後來大概是覺著他們挑釁了官威,便有軍衛開始下手,倒也不至於取命,卻也是將叫聲最高的人打得半殘。

站在角落的君辭幾次隱忍,才沒有衝出去。

她不能衝出去,她救下這幾個人,卻救不了更多的人,她強出頭的後果,就是將局面攪合得更亂。

官府鞭長莫及的地方,劫掠與虐殺仍在繼續,君辭讓人傳播了童謠,大意是求周權庇護,必能感動周權,出兵平亂。

效果顯而易見,越來越多不堪壓迫的百姓湧來。

周權果然派人當著成千的百姓之面殺了幾個求救之人,以此想要嚇退他們,讓他們散去。

可是這些人最初就下定了決心而來,對於周權殺人他們早有準備,後來的人基本都已經是見過更殘虐的馬匪殺人,他們不願撤退,便是死也要死在周權的府門。

關隴本就有兩支令周權頭疼,到如今都還沒有消滅的義軍,眼看著情勢失控,不少人紛紛投入義軍的麾下,義軍開始為籠絡人心而對抗馬匪,不斷的壯大,也同樣心急火燎。

一連三封信遞上京師,都是告訴周榮,他快支撐不住。

這一場君主與權臣的角逐,是無數的百姓魂斷戰火之中。

元猷同時也收到了君辭的信,是由藺氏遞到京都,交給了君勀,君勀親自帶給元猷。

心中的見聞,令他沉痛地閉上了眼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