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鋪掌櫃的兒子做出了徐茵要的塑膠膜,儘管和後世的塑膠薄膜比,顯得粗糙了些、厚實了些、渾沌了些,有點韌性但不多,但比油紙透光,比琉璃便宜!

這不就是四皇子要的低成本大棚材料嗎?

徐茵當即派人把畢長順一家接到皇莊上,現場搭了個油紙車間,就近收購農戶種的棉花,請父子倆在初代塑膠膜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看能不能做出更薄、更透、柔韌性更好的塑膠膜。

“爹!那我是不是不用去書院讀書了?”

出城的馬車上,畢福氣抑制不住興奮地問。

畢長順:“……”

說不上該生氣還是該高興。

這小子失手掉了顆樟腦進材料桶裡,不想因禍得福,入了貴人的青眼。

看來,老太爺給這小子起的名字還真沒起錯。

書院裡,經常組團嘲笑畢福氣、以欺負他為樂的同窗見他幾天沒來上學,納悶不已:

“姓畢那小子最近怎麼了?聽夫子說退學了,是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不讓他讀了嗎?”

“我聽說他家傘鋪關門了,準是生意不好,開不下去了唄!”

“就他那水平,繼續讀也是浪費時間浪費銀錢。”

“就是!真該讓我爹來好好瞧瞧他的作業,跟個鬼畫符似的,虧我爹成天誇他聰明、孝順。”

畢福氣的同窗輪流吐槽了一通,神清氣爽地下學回家了。

書院裡少了一個學渣,不僅學生沒什麼感覺,就連他們夫子也沒當回事。

直到若干年後,四皇子憑著讓百姓在大冬天也能吃上新鮮菜蔬的低成本暖棚,被冊封為太子。

太子出巡、車馬讓道,昔日瞧不起畢福氣的同窗們,在下跪叩拜時,恍惚間看到了畢福氣。

彼時,他已經是太子身邊頗受重用的大匠師了,出入太子府不用通報;

而他們,有的科考落榜、窩在家裡啃老;有的止步秀才,回鄉做起了私塾先生。

成就最大的也就舉人,因屢次考不中進士,身後也沒什麼人脈,只得聽從吏部安排,做個八九品教諭類的小官,見到畢福氣,沒準還得陪著笑獻殷勤,誰讓人是太子殿下身邊的大紅人呢?

但那是後話了。

眼下,誰也料不到區區一個傘鋪掌櫃的兒子,不久後會脫穎而出被四皇子重用。

就連畢福氣自己都不敢想。

他和他爹一起,在四皇子的莊子上住下以後,就一頭扎進油紙改良工坊,忙碌起來。

畢長順的妻子帶著小兒子、小女兒,負責給爺倆做飯、洗衣,好讓他們心無旁騖地為貴人辦差。

如今他們手頭不缺錢,因為貴人出了一百兩銀子,說是僱他們全家來莊子上幹活,幹得好還另有重賞。那還愁什麼呢?用心幹就對了!

徐茵在四皇子莊上住了幾天,每天不是和四皇子妃煮茶、燒烤、嘮八卦,就是在廣袤的田野上東溜達西轉悠,順便帶點感興趣的食材回來,用新鮮的烹飪方法請四皇子妃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