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古代的某個小世界種過茶,也是那時候學會了炒茶。儘管很久沒碰了,但也沒忘。

小陶就以為她小時候跟在徐爺爺身邊學會的,也沒多想:“那我現在就喊保鏢過來修剪?”

“不急。先找把人字梯過來,採點嫩芽頭回去。”

幾十年沒打理的茶樹,跟野生的沒區別了,炒出來嚐嚐,也許別有一番風味。

小陶打了個電話回去,不一會兒,裝完智慧監控的倆保鏢就扛著一把鋁合金伸縮人字梯、提著水壺、拎著兩個藤編小茶簍過來了。

梯子一看就不是老徐家雜物間裡的工具,像是新買的。

“應該是徐總派人準備的,雜物間裡好多這樣的新式工具。”小陶解釋了句。

徐茵由衷感慨:堂哥可真細心啊,連這些都考慮到了。

有保鏢在,徐茵在下邊指點就行,教他們如何辨別茶葉芽頭,如何採才不會弄傷芽頭、損失茶多酚。

採茶採的是茶葉頂端剛長出來的嫩葉。

茶樹熬過忍冬、來到春季,枝頭末梢慢慢長出蒂頭,然後長成魚葉,也叫胎葉。

經過魚葉之後,發出的第一枚芽,還沒長成葉子採下來屬於茶中上品;

若錯過了沒采下來,任其繼續長成茶葉後還會冒出新芽,這就是一芽一葉。

“怎樣的茶葉算是一芽一葉?”小陶邊聽邊提問。

手裡要是有本子,都想記下來,回去慢慢消化。

她老家雖是農村的,但那邊不產茶,對茶的瞭解僅限於喝,別的方面知道的還真不多。

可徐總派她來徐小姐身邊是讓她輔助的,懂都不懂怎麼輔助?得趕緊學才行!

徐茵娓娓道來:“一芽一葉就是一個芽頭帶一片葉子,這類茶沖泡之後回味甘醇,雖比不上獨芽挺直樹立,但也是茶中珍品。”

“有一芽一葉,是不是還有一芽兩葉?”小陶舉一反三。

徐茵笑了:“是的,一個芽頭帶兩片葉子,茶味濃郁。再往後還有一芽三葉、一芽四葉……葉數越多,沖泡出來的茶無論色澤還是味道更濃郁,反之價格越親民。最便宜的是帶茶梗的老茶,我們年輕人可能喝不慣,老一輩反而很喜歡,覺得茶就得喝味濃的。”

“跟酒一樣?度數越高越帶勁?”

“哈哈!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