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氾濫滯銷的農產品包裝一下,出口國外,也不失為一種救助方法。

別的風投者或許沒這方面門路,他卻是有的。

只是以前一心惦記著師妹能不能復甦記憶,來到這個世界以後,除了對關愛他的家人、朋友留有幾分暖意,對旁的事冷清冷心。

如今師妹記憶復甦,為這一世的父母養老送終、了結因果後,隨時可以迴歸本源世界,內心愉悅的同時,受師妹影響,不愛搭理外界的魔界少主樂意給這個世界送點溫暖了。

徐茵還不知道自個師兄兼男朋友的計劃,她忙裡偷閒、見縫插針地在課業之餘經營著夜市生意,整個夏天,不但幫趙家村的養殖戶解決了小龍蝦滯銷問題,還把秘製小龍蝦仁推廣成了本地最受歡迎的預製菜。

好幾家專營預製菜的廠商上門找她談合作,徐茵沒有獅子大開口,但有一個條件——合作廠商必須選用鮮活小龍蝦製作這道零新增的預製菜,並列入合同項。

這個條件在大部分廠商看來,無異於對賭協議一般苛刻,讓他們紛紛打了退堂鼓。

列入合同項的意思就是:哪天被抽查發現他們用了死蝦,賠付金額能讓他們傾家蕩產。

哪個廠商敢拍著胸脯保證“我的產品絕對沒有死蝦,一隻都沒有”?特麼誰做得到啊!便是標榜食材新鮮、水產鮮活的餐廳,也不敢給出這麼絕對的保證吧?

相反,他們加入這個行業,不就是圖預製菜可以混入一些不新鮮的食材、利潤空間大麼?

要是預製菜必須按照高階餐廳出餐的要求水準,價格又遠比高階餐廳低,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還搞個屁啊!他們是商人,又不是慈善家。

來來往往十多個廠商,最終只有一家答應了徐茵這個條件。

王志利別看名字起得利益味十足,卻是個難得還保有初衷的商人。

他十八歲出來打拼,幹過小工、當過司機、送過外賣,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攢了點積蓄後,回到老家,在菜市場承包了個攤位,賣起了新鮮的牛羊肉。

可肉生意也不是那麼好做,新鮮的肉當天賣不出去,第二天就很難賣了,同行會把不新鮮的肉洗一洗,切掉變質部分重新打包當成新鮮肉出售,他覺得這樣太缺德,就在肉還比較新鮮的時候,做成滷味。時間長了,來他肉攤買滷味的顧客比買新鮮肉的還多。

後來他乾脆轉行,做起了滷肉生意,連鎖的門店不僅賣新鮮滷肉,還賣保質期比較長的真空包裝滷肉,生意攤子越鋪越大。最近聽說預製菜比較紅火,就想帶著小舅子一起闖一闖預製菜市場。

之所以慕名來找徐茵購買她的秘製小龍蝦仁配方,也是因為小舅子跟人合夥開了個小龍蝦養殖場,今年小龍蝦滯銷,導致養殖場不僅沒賺到錢還虧地一塌糊塗。、要是能做成小龍蝦仁預製菜,小舅子不就能把養殖場重新盤活了?到時候,養殖、包裝、售賣一條龍,還怕生意起不來麼?

至於徐茵提出的條件,王志利表示能做到,願意籤這個對賭協議。

他家的滷肉連鎖店都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用新鮮肉滷製、出售,換成蝦難道就做不到了麼?

就這樣,王志利成了徐茵推廣小龍蝦仁預製菜的第一個合作伙伴。

徐茵的配方、王氏的招牌、夜市街17號的熱度加成,讓秘製小龍蝦仁這道預製菜得以迅速推廣。

有學校聽說王氏小龍蝦仁由活蝦製作,配料表乾淨,沒有亂七八糟的新增劑,直接找王志利簽訂供貨協議。

對食堂菜吐槽不斷的學生們唯獨對這道菜好評有加、讚不絕口,回家還讓父母去超市買,說是想吃秘製小龍蝦仁做的蓋澆飯、蓋澆面。

小龍蝦在滯銷了一個季度之後,重新強勢迴歸。

秘製小龍蝦仁也以最快的速度搶佔了預製菜市場一哥的席位。

各地養殖小龍蝦的農戶喜出望外。

而促成這一切的徐茵,深藏功與名,她把這幾個月賺到的錢,留出一部分給爹媽買禮物,剩下的大頭,購買了一批室內用的老年人健身器材,在重陽節這天,捐給了老大爺們經常光顧的老年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