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魚要不要?”徐茵拿了一條新鮮的米魚問大傢伙,“這條米魚還不錯的,可以給孩子做魚丸。”

有個老太太擠進來:“我要我要!正想給我大孫子做魚丸吃。”

其他遊客也想要,可惜米魚總共就這一條,被手腳利索的老太太搶了先,不免有些幽怨:“老闆,還有什麼魚?”

“海鱸魚、石狗公、鯛魚、黃花魚……不過黃花魚有點小。”

“沒事,我要了。”

“鯛魚來一條!”

“我要一隻螃蟹、一斤對蝦。”

“老闆,找錢啦!”

“自己找。”

徐茵把零錢盒往前一推。

這一刻她特別想念支付寶橫掃百姓生活的時代,不像現在,支付寶剛起步,很多人仍習慣用現金。用現金意味著得找零,麻煩啊!

直播間裡的網友們看饞了:

[說海藻的仁兄下線了?]

[好多蝦啊!]

[海鮮妹你家住哪兒啊?近的話我都想上你這兒買海鮮,我家無海鮮不歡。]

[這價格聽得我都心動了,我們這兒的對蝦,冰凍的都比海鮮妹賣的貴多了。]

[我昨天剛買了兩條急凍帶魚,沒有海鮮妹釣的大,卻收了我四十五塊,擱海鮮妹這裡能買好幾條了。]

[海鮮妹,要不你運出來賣唄!]

[現在不是可以快遞到家嗎?海鮮能寄嗎?]

[能寄我也買!]

[海鮮妹在專心收錢、找零,沒看到我們說的。]

[突然好想吃海鮮啊!姐妹們,要不要組團去海鮮妹的家鄉吃海鮮?]

[為什麼光問姐妹?兄弟不行嗎?]

[我剛才隱約看到一個角,貌似是明珠島的地標性建築。]

[明珠島?離我這兒不遠,但要渡船挺麻煩的。但為了海鮮我可以克服暈船的毛病。]

[……]

等徐茵賣得差不多了,把遊客挑剩下的魚蝦往桶裡一收,準備回家,看到了直播間彈幕已經從“饞海鮮”發展到“組團來明珠島吃海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