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土質好的話,還會成荒地嗎?

嘴上都說這裡的地開荒出來也是劣等地,還偏要種適合水田的水稻。

她能怎麼辦?她又不是神仙,揮揮手就能讓畝產提高。

“就當買了個經驗教訓,不同的地,有各自適合種的作物。不是說良田就一定能種出高產,劣地就一定種不活莊稼……好在沒多久就過年了,捱過冬,明年開春我借你們糧種,一起種紅薯、土豆吧!”

她已經教不少村民用紅薯、土豆磨粉做紅薯粉、土豆粉了。

吃法花樣多,到時候再拉些去集市賣,賣了換米麵,餐桌不一樣豐富多彩?

村民聽她這麼說,抹抹眼淚,只好如此了。

從這件事上,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凡是聽村長的準沒錯!

得知家裡近段時間要收糧,二郎跟夫子告了個假,搭老伯的馬車回來了。

老車伕自從替徐茵拉了幾次茶樹苗,又幫她給二郎捎了幾次東西,已然成了希望村的常客。時不時拉一趟貨來這兒賣,能賺不少錢。

村裡人也都歡迎他,不必再起大早走半天去隔壁鎮趕集了。而且老車伕時而跑縣城,拉來的雜貨比鎮上豐富得多。

徐茵喜聞樂見這個雙贏的局面。

她甚至思忖,等需求再大一些,就在山腳蓋間小瓦房,開個雜貨店。問車伕進貨,擺在店裡賣。

這麼一來,村裡人缺點什麼,不必眼巴巴地等車伕拉貨來了。

不過這個不著急,目前先解決溫飽問題。

二郎回來秋收,徐茵見他清瘦了不少,固然有抽條的原因,但讀書也是真辛苦,聽他說每天至少學習六個時辰。

徐茵聽了不禁心疼,才七歲就得這麼學呀?那往後豈不是更苦?

難怪有科考考到一半累暈病倒了被抬出來的傳聞。

“二郎,讀書固然要緊,但身體也要經常鍛鍊。”

徐茵給他煲了個藥膳調理身體,還教他做後世的廣播體操。

“大嫂,這是什麼武術?好奇怪啊!哈哈哈哈!”

徐茵幽幽睇了他一眼:“你還想不想有健康的身體了?”

“想想想!”

“那就好好學!三妹也來,跟著你哥一塊兒學!還有你們這些小傢伙,願意的一起來,對身體有好處哦!學了不吃虧!學了不上當!”

就這樣,徐茵每天早上帶著村裡這幫蘿蔔頭做起了廣播體操。

她邊喊口令邊示範。

孩子們在底下照著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