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懷光:成為人 (8200,求月票~)(第2/4頁)
章節報錯
而在必敗的可能中,分出一個幻影分魂看看尹恩這邊的發展也是頗為不錯。
簽了許可證後,聖職者小隊便離開了,他們有其他任務。而尹恩一行人便順著曙光之路一路向前。
聖山就在這條道路的最前方,而在道路兩側,便是大量聖山居民的聚集區和村落。
此刻正是近午時分,和睦的陽光隨著原野上方的鷹嘯自天穹處灑落至四方,遠方微熟的麥地和林野間的稻草人給予人一種安詳靜謐的感覺。
順著微風,眾人緩緩行走,對於妖精來說,享受這樣的氣氛實乃妖生最大的樂事,而對於尹恩和依森嘉德來說,難得能放鬆一下繃緊的神經也是休息的一環,唯獨分魂,雖然沉默地注視著這一切,但散發出的氣氛卻給予人一種在嘆息的感覺。
“為何而嘆息?這樣的環境不夠好嗎?”尹恩詢問,分魂答道:“就是因為太好,幾近於世外桃源,我作為學識之都的領導者卻辦不到,所以才嘆息。”
“這種辦不到,是就連追逐都無法追逐,所以只是嘆息,而不是奮起。”分魂的話語簡單易懂,尹恩若有所思。
而一路上,他們也的確見到了不少本地人生活的情況。與帝都周邊,南嶺,迦南摩爾和學識之都的平民都不同,聖山周邊的居住地……有一種原始古樸,但卻又不缺乏技術的感覺。
位於道路兩側的村莊中,沒有任何高大的建築,全部都是一棟一棟的平房,整個城市的中心並非是什麼市政廳,而是一個明顯是用於倉儲的綜合分配中心。
說是原始古樸,是因為城鎮中就連路燈都沒有,道路也非常樸實,就是最原始的石板路。
而說是不缺乏技術,是因為這些平房的頂端全都是太陽能板。是的,太陽能板。
尹恩眨了眨眼,然後才反應過來那些黑色的薄板並不是燒杉木亦或是特殊的瓦片,而是太陽能板——在這一瞬間,他的心中閃過的是‘啊?
’這種想法,順便還有一種‘果然如此,我就說聖山再怎麼原始也不可能一點技術都不用吧’的釋然。
因為在銀峰領,尹恩偶爾也會和映光修女這些熟人聊天,聽這位前龍人村姑說起自己小時候故事和聖山見聞時,尹恩心中一直都非常疑惑,懷疑聖山簡直就是一群原始主義者的大本營。
畢竟,一群根本不組建大規模生產的農民農夫,耕田都是親自下地而不是用機器,農具也是同村的鐵匠生產的,似乎根本用不著什麼技術啊。
但懷光教會真的會這麼做嗎?無政府主義也就罷了,原始主義者還是稍微有些過分。
現在看來,這顯然是多慮了。懷光的村鎮不僅僅有太陽能板,還有大規模的蓄電裝置,相當科學的蓄水池和基礎淨化設施,水井零散地分佈在村鎮各處,城市兩側雖然沒有路燈,但卻有葉片可以散發出熒光的月光杉。
村鎮內有太陽能的暖水器和加熱灶臺,有些村鎮甚至廚房是公用的,有專門的廚師廚娘負責整個村子所有人的伙食,物資並不貴乏,甚至可以做成類似自助餐的樣式,且因為廚師對所有人喜好的精準計算,每次用餐都能恰好吃完。
甚至,在小河旁邊的村鎮,甚至有半露天的游泳池——為了避免孩子下水玩意外溺亡,這個村子也算是煞費苦心了……還有周邊村子的人過來一起玩,一同維護這個游泳池。
“和我印象中的聖山差了好多了……”依森嘉德頗為驚訝,金髮青年止步駐留了一會,遠遠地眺望正在游泳池中打水仗的孩子們:“本以為聖山的人們生活的清貧且無聊,所以才會有人離開此地前往泰拉諸國冒險……但現在來看,這不是生活的很有樂趣嗎,為什麼還會有人離開?”
“有好幾個原因——首先這裡的生活的確算得上是安樂,但並不是所有人只需要安樂就能生活下去。”尹恩與依森嘉德一同眺望遠方,他雖然一開始頗為驚訝,但後面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思考,一直到現在才開口:“其次,這些村子都位於曙光大道旁邊,這也意味著他們對外貿易最為方便。”
“別的不說,這裡並沒有礦物開採,一般來說是很難維修這些技術產品的,但因為靠近道路,所以這些村莊從外面交換購買一些基礎材料就可以維修,維持這樣的安樂生活。”
“換而言之,聖山並沒有完全與外隔絕,還是需要外界的貨物的。”
“然後……”尹恩遠目看向更遠方:“願意離開這裡的人,其實也不是很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平靜安定,和朋友家人一同娛樂,偶爾可以去其他地方串門,絕大部分人,沒有太多欲望的人,肯定會覺得聖山是天堂,願意在這裡終老吧。甚至慾望不那麼大的人,見到這樣的生活,也會逐漸被同化。”
“但生活並不僅僅是存在下去……一輩子在聖山定居,從生到死,肯定會有人覺得不甘,並不是不甘平凡,而是想要見更多的美景,見更多的人,見更多的事物與故事。”
“這種好奇心,就會讓人離開。同樣,渴望當人上人,想要成為被人歌頌,被人崇拜的人,也會離開聖山。”
“慾望,野心,渴求與夢想……都是一回事。”
“因為聖山的體系,容不得這些人存在……他們會打亂秩序,攪亂平靜。”如此說著,眾人又看見,在一個小村莊中,有一戶新人正在建新房。
理論上來說,哪怕是在哈里森港,想要建一座新房子,也得是一個施工隊過來建設,想要憑一己之力造房子,只有最簡單的小木屋,很容易就會損毀腐蝕。
但在聖山治下的村莊,沒有施工隊,也沒有隊長,許多人,或許是這戶新人的父母和朋友,還有不少同村的人都匯聚過來。
他們有的帶了木頭,有的帶了工具,有的帶了石頭,有的帶了食物……甚至還有人帶著自己的口琴,吹起了頗為歡樂的小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