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最後衷告(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桌案上的書信、以及跪在眼前嚇得面如土色的這個人,朱棣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同時還帶著幾分的驕傲,沒錯兒,這份驕傲感正是來自於自己的長子、遠在北平的朱高熾,因為這個處置方法實在是太得當了。
將書信開啟、上而蓋著的皇帝璽印煞是引人注目,而信中的內容無疑就是對朱高熾許以燕王的王位,並讓他配合朝庭、“大義滅親”。
看完之後、朱棣瞧了瞧那個跪著的人,問道,
“能告訴孤王、你是誰麼?”
“下官、下官是錦衣衛千戶,名叫、張安……”
這人嚇得說話的聲音都在發抖。
朱棣點了點頭道,
“原來是錦衣衛啊,那為什麼要聽命於方孝孺呢?身為錦衣衛只受皇上的差遣,你連這件事都忘了麼?”
“下官、下官自然沒忘,”
張安只好回答著,
“可是、現在朝政幾乎都由方大人一個人總攬大權,他命下官做什麼、下官實在是違抗不得,更何況……”
“更何況什麼?”
朱棣盯著他追問道。
張安頓了頓,才下定決心般地道,
“如今我們錦衣衛已不象先帝在時那般的有權勢,地位也遠不比從前,如果不遵從他、以後根本就無法在京城之中立足了……”
“原來如此,起來說話吧,”
朱棣擺了擺手、讓他站起身後,又道,
“孤王知道你也是身不由己,所以不會加害於你,方孝孺殺害了武勝、那是他的殘忍,孤王卻不會象他那般的傷及無辜。”
“多謝殿下饒命之恩,小人終身不敢忘……”
邊說著、張安看起來又能要下跪。
朱棣抬手製止了他道,
“不過,你回到京城後,要替孤王帶幾句話給方孝孺。”
“好,下官一定帶到。”
張安此時哪裡敢再說別的,只有連連點頭。
見他這副樣子,朱棣即無奈又好笑,心道、同是錦衣衛、卻不都是和蔣瓛同樣的人,便也沒抱太大的希望、不過隨口道,
“你告訴方孝孺,他既然是當今大儒,就該知道天理人倫,不能挑唆著皇上行這骨肉相殘的事情,孤王一再表示願意罷兵求和,並非是怕了他、乃是為天下蒼生不再受戰亂之苦,如果他再得寸進尺、孤王以後絕對不會再和他進行任何商談,而從此開始、那些因戰事再起而失去的無辜生命,都是因他方孝孺而起!”
“啊,好的,下官聽清楚了。”
張安聽了這番話、彷彿也受到了很大的震動,
“下官一定將殿下的意思、完完整整整地轉達。”
“那麼,張大人可以回去了,恕孤王不留你了。”
邊說,朱棣邊揮了揮手,示意兩旁人將他送出燕軍大營。
看著方孝孺寫的這封離間信,朱棣的心不由自主地也飛回了北平,雖然目前已經算是熬過了酷暑、時已至秋,但這段時間以來、全軍的將士也都有些疲憊。偏巧、此時北方又傳來新的戰報,平安已經放棄襲擾北平、趕去增援房昭,打算合兵圍攻保定,而且駐紮在遼東的楊文也有動作,好象要攻擊北平周邊。
正好、借回援的機會,回去休整一段時間整理好情緒再說。這樣,朱棣率領全軍拔營班師,首先是去解保定之圍,同時派出探報打探得知,此時、房昭因對保定久攻不下,便在易州駐紮、試圖與平安匯合。朱棣得知之後,立即分兵、令朱能為主將率領三萬人去迎擊平安,而自己統餘部專心對付房昭。
房昭倒也是很有意思,竟然將營寨扎到了山上,大概是想憑藉著地理的優勢加以防守,而且燕軍雖作戰勇猛、兵力卻不足,只要能堅守數日,等平安援軍一到,便可前後夾攻。雖不說一定能將燕軍消滅掉多少,但至少有可能再打一次勝仗。
站在高處、觀看過南軍大營,朱棣略略思索一下,然後叫過幾名探報吩咐道,
“你們幾個去南軍營寨後山看看、那裡是什麼樣的地貌,儘快趕回來報知於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