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陛下,”

方孝孺好象是想起了什麼似的道,

“您有沒有想過,明明燕軍此時連連獲得勝利、士氣正在旺盛之即,卻又想起給您上書求和,似燕王這樣的名將、一定應該知道乘勝追擊這個道理,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卻將攻勢停了下來,這其中的原因是不是也值得思考一下呢?”

“你覺得這其中有詐不成?”

朱允炆心中對他的分析有些不滿地道,

“四叔停止進攻不再南下,不正是在表明他對和談的誠意麼?依著方卿你的意思,一定要等到四叔帶兵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來、才是正常的麼?”

“請恕臣冒昧,”

方孝孺尷尬地笑了笑道,

“臣當然不是這個意思,畢竟燕王已經與朝庭為敵、刀兵相向,他應該知道已經無法回頭了才對,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和談,是不是說明他軍中存在著給養不足、無法再全力作戰這樣的狀況呢?所以才想出和談這種方法來做為藉口、實際上是在拖延時間,等待北平那邊補給運到再行南下呢?”

“唉,”

聽了他的提醒,朱允炆嘆了口氣道,

“看來在你們眼中,朕想和四叔罷兵和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無論如何都要分出個你死我活不可、是吧?好吧,依著你、到底該不該派使臣去呢?”

“當然要派,”

這回方孝孺回答的倒是很乾脆,

“臣的意思是派使臣去,一則可以問問燕王的要求,從而探知其內心所想、以及其所能達到的底線;二則可以拖延時間、讓前方的將士們休整之後,儘快地重新招兵、以補充兵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尋機瓦解懈怠其軍心。”

“好吧,依你看、派何人為使臣好呢?”

朱允炆面無表情地問道。

方孝孺想了想道,

“就讓大理寺少卿薛嵓去吧,他這個人是陛下您親手提拔起來的,對您忠心耿耿,不會輕易被燕王所蠱惑。”

朱允炆聽得有些好笑,派個使臣去見四叔,還要防著他別被人家給蠱惑了去,便又嘆了口氣點了點頭道,

“准奏了,告訴他、務必要問明白四叔到底有何訴求,然後詳細地轉告給朕得知。”

“臣領旨。”

得到了皇上的許可、方孝孺立刻讓人去將薛嵓找來。

等到將人叫來後,方孝孺先讓他坐下、然後很嚴肅地對薛嵓道,

“皇上要派你到大名燕軍駐地去一趟,奉旨與燕王面談。”

“哦?燕王?”

一聽這話,薛嵓的心立刻跳得如同打鼓一般,因為滿朝離文武官員誰不知道、這燕王現在正在和朝廷對戰,而且還連戰連勝,

“陛下是派臣去向他傳旨麼?還是有別的什麼事情?”

“傳旨是當然的,”

方孝孺將已經準備好的詔書交給他、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