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陳家公子扶蘇(第2/4頁)
章節報錯
季離聽完,望著身穿白色道袍,渾身纖塵不染的陳扶蘇,與仙兒對視一眼,二人皆是不由得一陣納悶。
這扶蘇公子,怎看也不像個窮苦之人,他的家妹,又怎會淪落到青仙樓當丫鬟?
可還未等季離言語,陳扶蘇卻已是瞧出他心中思疑,率先解釋道:“我西城陳家,本算是名門望族,諸多緣由,也不便細講。”
“總之,現如今整個陳家宅院,只剩我兄妹二人,生活也是難免艱辛些,舍妹乖巧懂事,瞞著我在青仙樓找了個活計,我雖百般不願,但也勸攔不住。”
西城陳家?
季離聽陳扶蘇說起,對這早年間便是西城首富的陳家還真是印象極深。
都說世事多巧處。
幼時,不過五六歲起,季離便是一日三餐都沒有了著落,所以每每城中的大戶人家派米施粥,他自然是少不了要去求善的。
他到如今都還記得,當年西城陳家送下的白麵饅頭,個兒頭是最大的,年幼的他捧著一個,吃上一天都吃不完。
而只要行善必會親臨的陳家老爺,好幾次都想叫他多拿上幾個,可季離的小手哪裡捧得過來?於是每到此時,陳家老爺便會笑著掏出錦緞,給他包上饅頭。
那幾方錦緞,他留了好些年,直到養父賣了老宅,顛沛之時,才不慎遺失。
常聽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陳家是大善,可這餘慶,怎的會是這般模樣?
“陳公子,當年陳家於我有恩,季離時刻銘記從不敢忘,令妹之事,自當是盡心盡力,只是還不知令妹芳名?”季離說完,還不待回覆,就退後半步,深深躬下,行了大禮。
只因幼時日子實在難熬。
而多受陳家恩惠,報不報得了,暫且不提。
方才聽聞陳家大宅人去樓空,只餘下兄妹二人。
所以這一禮,便為的是當年笑容溫和,滿眼慈愛的陳家老爺。
“季離少主,舍妹名為陳圓圓,左臉上生了胎記,算是好認的。”陳扶蘇聽說陳家曾對季離施恩,倒也沒什麼挾恩圖報的意思。
於是微微側身,讓過這一禮。
他如今正是緊要之時,雖說早就入了道門,可大乾青雲試還有月餘便會舉辦,於是他想著等過了這一陣,一定尋個賺錢的營生,起碼要讓妹妹過得安心順意些。
陳圓圓?
這可真叫天河水闊,流不盡一個緣字半邊。
昨夜那瘦小的陳圓圓躡手躡腳的端著盆亂燉,推開柴房門探進腦袋往裡瞧的時候,季離就記住了這個小丫鬟。
所以今日才會替她擋下客人擲來的茶盞解圍,當時本想上前與她說上幾句,卻是恰好被王有志叫住,才沒來得及。
想是這陳家老爺不僅善心善行,教養子女也必是以忠孝節義為首,躬身親為。
如此才叫陳家這兄妹倆一個昨日半夜可憐他淪為雛稚,為他送了吃食,另一個今日於王府前見不得世子不義之舉,替他解了危難。
由此可見,平日裡兄妹二人也定是處處待人以誠,與人為善。
“陳公子,令妹陳圓圓我已是見過,還請放心,季離必會將令妹安置妥當。”
“如此甚好,扶蘇便替舍妹圓圓先謝過季離少主。”說完,陳扶蘇又是一禮。
季離卻先是側身,隨後才拱手回禮。
而仙兒在一邊實在是看不下去。
這二人半天無事好做,只禮過來又禮回去。
真不知哪來那麼多事情好禮?
“陳公子,那季離先行告辭?”
“季離,你我也算差不多年紀,平輩論交自不必如此重禮,你喊我陳扶蘇或是扶蘇都可以,我現在道門神符一脈修行,無論何時,無論何事,只要需人幫手,皆可去道門尋我,雖不敢妄語成事,但定當竭力,不負所托。”
說完,陳扶蘇便等著季離的回答。
他說這一番話,自有與季離憑心而交的意思在。
不過倒是與季離應下陳圓圓之事無甚關係,而是他的確欣賞季離今日於王府前的言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