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真視眼這般的企業都拿林間優品沒有法子,那其他公司又能奈何?

在這樣的忌憚之下,李松林有了更多積蓄自身力量的時間。

除去測試環節,和工廠的內部生產環節,沒有人知道林間的下一個新品即將上市。

繼古法眼藥水、洗髮水之後的又一老方產品。

感冒腹瀉貼!

只需要按照幾大穴位貼,感冒、腹瀉就能在幾天中自行療愈。

這個因為是藥貼,所以上市前的各個測評環節會更加麻煩。

可就單吸金能力來說,卻也是實打實的強。

作為一種家中常備藥來用,也無不可。

方便得甚至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很好的搞定,方便、價效比高。

相比於幾百上千塊錢的藥錢,簡直不要便宜太多!

一盒二十貼,一次十貼,一個療程三天,基本上一個療程就OK。

一百塊錢一盒,也就是說一百五十塊錢,就能夠解決掉基本的感冒、腹瀉問題。

不用吃藥,純粹的外用,這樣不傷害身體的治療方法,是國人更喜歡。

打針吃藥,在很多時候不過是下策而已。

還記得,在初中的時候,思想品德的老師女兒生病了,他為了不讓女兒因為藥的影響,試過各種物理降溫的方法去治療,以期許達到不打針不吃藥的方式讓女兒好起來。

他給到的說法就是,這些個藥裡面那麼多的激素,這啊那啊的成份。

如果能自己物理降溫下來,再好不過,實在不行再去醫院。

這樣的觀點,在大城市可能會比較少初,但在小城裡面,對於對藥和打針,很多人持著排斥的心態。

費錢是一說,有的人則是對現在的西藥不抱有任何的好感。

中藥,那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主張的是調理身體,溫補為主。

而西藥則是下猛藥,主打一個藥到病除。

明明是藥三分毒,可隨著治療週期越來越長,花銷越來越大,西醫的名聲在外卻是撼動不了了。

中醫的市場被不斷擠佔,如此以來中醫師傅的地位就變得尷尬了起來。

弘揚、傳承的中醫變得越來越少……

在國內遭遇的是這樣的待遇,去美國,去日本,去國外,卻是座上賓。

本就不多的一個群體,還面臨著分流出去的大勢。

長此以往,中醫到底還是不是我國的文化瑰寶?

真的要等到失去了,才會惋惜,才會後悔嗎?

而李松林之所以把第三個產品定下感冒腹瀉貼,按穴位,按藥性去自行治療。

這裡面有有一個很核心的點,就是讓產品來提升中醫這個行業的知名度,當知名度和信任度提升了,後續我國在中醫領域的發展能更好走些。

泱泱大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職業,之所以有如此漫長的生命力,必然有它的可取之處。

為什麼,明明西藥更方便,西醫更快出師,我國依舊沒有完全淘汰中醫,這就是一個很有利的證明。

只是有可取之處是有可取之處,可架不住在大眾的理念中,西醫更快解決問題。

即便是西醫開始延長治療週期,即便西藥的藥效削弱,可比之中醫,中藥確實要來得更肉眼可見一些。

在這個人人浮躁的社會,除了有錢人,還在乎西藥的那麼一點子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