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情,李松林在獲得系統之後其實已經很少再有感受過。

可別忘了,“李奶奶”是誰,她在自己心目中佔據的位置絕對是榜首。

對他好的人裡面,親人中自是不用多言,籠統就那麼幾個。

等了一會兒,見奶奶緩過神來,方才小聲說道:“奶,在不吃就冷透了,趁新鮮些吃吧!”

“啊…哦,吃,馬上!”

一邊說著,一邊恍惚的拿著筷子抱著碗吃了起來。

因為是單人間,所以病房裡也只有祖孫二人。

陪護那邊要八點鐘來,等兩人吃完早餐估計還需要再等一會兒。

在鎮上找陪護就這點不好,時間上基本上是按點來,更早一些的壓根沒有。

加錢人都不是很樂意,李松林對於這顯然也沒轍。

所幸,李奶奶也並不是那種要求很高的老太太,能幫到些基礎就好。

不過,對於李松林動不動就請陪護的舉動她還是批評了的;

這敗家的臭小子,自己也錢也不能這麼造啊!

每到趕圩的日子,不是讓磊小子,就是麻煩村長給她帶肉帶菜帶各種生活用品。

講了也沒用,當時說不會了,下一次還是如此。

一來二去,李奶奶也就沒有再管了!

臭小子的稿費工資有給她看過,一個月最少都有一兩萬,倒不至於會出現一個人出門在外錢不夠花的情況。

也是基於此,她才沒有過多的管,但凡換成普通學生,李奶奶是決計不會接受的;

“窮家富路”的道理,在老一輩的眼裡那比什麼都更重要些。

他啊,這輩子,估計最把他放在心裡的就是李奶奶了!

這樣一個小老太太,自己怎麼可能讓她憂慮晚年生活呢?

基本上每個月,拿到稿費他都會和奶奶提上一嘴。

一個月接著一個月,她自然也就沒有再一味的拒絕孫子的孝敬。

對於這樣一個變化,李松林還是挺滿意的;

可以說,現在的李松林,對於李奶奶更像是支柱一般的存在。

緣法如此,雖然兒子兒媳大多是表面功夫,可自己有個好孫子,不是?

這也成為了李奶奶的底氣所在;

兩年來,他的所作所為,村落的幾百來號人也是看在眼裡的;

就沒誰是提到“李松林”這個名字不誇讚幾句的,顯然是當成了榜樣一般的在宣傳。

畢竟,誰都有會老的那麼一天,怎麼會不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有兒孫孝順呢?

“唉,這怎麼不是我家的孫兒啊~”

“上屋的李氏,老太太是真的有福,孫兒上了大學之後就沒斷過孝順,這福氣啊估計還在後頭…”

“兒孫裡面有一個李小子那樣的,這將來也就不愁咯~”

“可惜!可惜!”

……

很顯然,因為李松林的存在,也讓更多村裡的老人討論起了這個話題來。

不為別的,純粹是希望自己的兒孫能夠多一些孝順。

雖然不知道有沒有效果,可老人們確實半點也不敢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