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吳主薄,在下也是生意人,如果真是生意上的問題,說不定在下能幫上一點忙。”

寧復倒也不是信口開河,他現在的確算是半個生意人。

聽到寧復的話,吳主薄終於露出心動的表情。

“罷了,說出來也有些難堪,我們東福田院名下有幾座茶園,這也是我們的主要收入,可是今年氣候異常……”

原來今年天氣溫暖,上元節那天就下了幾場春雨,導致植物過早萌發,茶園也不例外。

如此一來,茶葉就必須提前採收,然後賣給製茶作坊。

以往都是三月初才開始收茶,現在提前了將近一個月。

製茶作坊卻不願意提前收茶,要收也可以,必須把價格壓到極低。

剛才那個老者就是有名的製茶商人,京城最大的製茶作坊就是他開的。

“等一下,你們福田院不是朝廷撥款嗎,怎麼還經營茶園?”

與寧復同來的少年忽然打斷吳主薄問道。

“小兄弟有所不知,所謂福田,就是指可生福德之田,朝廷的撥款有限,我們主要收入還是靠著名下的福田。”

吳主薄說到這裡嘆了口氣。

“可惜我們名下的福田並不多,光靠種糧食根本養活不了太多的人,所以只能經營茶園、花圃,夏秋之際還會種菜販賣,可就算是這樣,每到用錢還是捉襟見肘啊!”

少年聽後默然無語,寧復則十分理解的點了點頭。

糧食的價格太低,所以福田院只能種植價格更高的經濟作物,這樣才能利益最大化。

“吳主薄,茶葉提前採摘,製茶作坊為什麼不願意收呢?”

寧復忽然又問出一個關鍵的問題。

“小兄弟有所不知,製茶的工藝繁瑣,從茶葉採摘到製成茶餅,足足有七道工序,而且製茶還要配合節氣,否則會影響到茶葉的品質,所以他們才不願意提前收茶。”

吳主薄再次解釋道。

寧復恍然,北宋這個時期,喝的茶葉都是茶餅。

茶餅的製作極其複雜,據陸羽的《茶經》記載,分別有采、蒸、搗、拍、焙、穿、封七道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那現在已經開始採茶了嗎?”

寧復再次向吳主薄問道。

“暫時還沒有,不過茶葉發芽後長勢極快,也就這三五天的時間了。”

吳主薄說到最後也露出苦惱的表情。

茶葉採摘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每年他都為賣茶葉的事而苦惱。

“這樣吧,我回去打聽一下,如果有賣茶葉的路子,到時再來找您!”

寧復這時站起來道。

“那就麻煩小兄弟了,不知你怎麼稱呼,還有那個糧食……”

吳主薄也站了起來,不過他對寧復幫忙賣茶的事並不抱什麼的希望。

“在下寧復,糧食我會讓人採購後一併送來!”

“可是那位獨佔鰲頭的寧小郎君!”

吳主薄聽到寧復的名字也大吃一驚,寧復獨佔鰲頭的事早就傳的人盡皆知了。

“正是!”

寧復點頭。

“失敬失敬,剛才吳某招待不周,望小郎君不要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