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兵在豐縣被全殲,上次發生這種事情,還是當初楊六郎鎮守河北之時,那已經是上百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遼國得知這件事後,也是極為震怒,立刻派出一支軍隊殺往豐縣。

其實像打草谷這種事,本來就是遼國無故入侵大宋的領土,甚至打草谷的遼軍一般都是頂著強盜、馬賊的名號,如此一來,大宋拿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當然了,入侵的遼軍被宋軍消滅,也是理所應當之事,畢竟從法理上來說,大宋只是消滅了一夥入侵的強盜。

但遼國卻是霸道慣了,上百年來他們都沒有遇到這麼大的損失,更咽不下這口惡氣。

所以遼國才會派出一軍人馬,也就是兩千五百人,而且還攜帶著大量的攻城器械,顯然是要攻破豐縣城,為之前的遼軍報仇。

虎頭打了勝仗後,也並沒有放鬆警惕,一直防備著遼軍的報復,沒想到竟然被他猜中了。

所以當遼軍殺到豐縣時,卻發現豐縣的宋軍嚴陣以待。

不過這次遼軍也是有備而來,於是雙方展開了殘酷的攻防戰。

虎頭手下的新軍經歷了之前的大勝,士氣正盛,面對遼軍也沒有絲毫的恐懼。

更何況遼軍雖然在數量上佔優,但宋軍卻有堅固的城池,算起來還是宋軍佔據著優勢。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遼軍勐攻豐縣,但卻被宋軍接連打退,除了一地的屍體外,根本沒有任何的進展。

不過遼軍並不死心,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們對豐縣城進行了多次勐攻。

最危險的一次,遼軍甚至攻佔了一部分牆頭,但最終卻被虎頭親自率人將遼軍趕了下去。

直到七天之後,折可適率領後備的軍隊來援,大受挫折的遼軍一看情勢不妙,這才連夜撤軍。

折可適並沒有追擊,畢竟現在遼國勢大,之前已經全殲了一支遼軍,若是再全殲一支遼軍,恐怕遼國上下也會因此大為震怒,到時恐怕不好收場。

而在豐縣的遼軍撤退之後,其它各路遼軍也開始了撤退,畢竟每年打草谷的時間都有限,他們不可能一直耗在大宋境內。

另外就是新軍的表現,也把遼國嚇了一跳,所以他們也不得不謹慎,哪怕一些遼軍還沒有什麼收穫,卻還是接到了撤軍的命令。

經過這一戰後,新軍也徹底的打出了威名,特別是虎頭也突顯出自己的才能,在眾多的武學生中脫穎而出。

當然除了虎頭外,其它三路的新軍也表現的不錯,不但守住了城池,庇佑一地的平安,而且還憑藉著城池之利,使得遼軍死傷慘重。

新軍第一次上戰場,就取得如此戰果,這讓寧復和折可適也都是極為欣慰。

所以在遼軍退走之後,寧復也在第一時間寫好了戰報,然後讓馬原透過皇城司上交到趙煦手中。

可惜這次不能算是真正的戰爭,所以戰報也不能走兵部等正規途徑,否則虎頭他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得到朝廷的賞賜了。

戰報送上去後,寧復和折可適也開始戰後的總結。

雖然各路的新軍都表現的不錯,但是在戰場上,他們還是暴露出一些新軍的缺點,比如除了虎頭外,其它人都打的太保守了,只知道固守不出,哪怕有機會也不敢殺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