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復與親朋好友告別之後,再次離開了京城。

而就在寧復走的前一天,趙煦在朝會上宣佈,增加御史臺的職權,提高御史的官職品級。

並且要將地方的通判等官職也納入到御史臺的管轄範圍,加強朝廷對地方的監督等等。

這些對御史臺的改革,大都出自寧復之前對趙煦的提議。

不過趙煦只採納了一部分,雖然增加了御史臺的職權,卻沒有從根本上將御史臺獨立出來,比如御史臺的官員並不是獨立提拔,而是能與其它衙門互調。

另外御史臺的職能雖然增加了,卻還是有限,依然要聽命於宰相,無法與宰相形成牽制的局面。

不過這已經算是不錯了,畢竟若是趙煦真像寧復說的那樣,直接將御史臺提升到與宰相平起平坐的局面,恐怕整個朝堂都會因此發生混亂。

甚至會引發更多大臣的反對,絕對比之前想要保住何路等人性命的人還要多。

寧復十分理解趙煦的處境,所以對他的做法也並沒有什麼異議。

只不過在內心深處,寧復還是有點失望,因為趙煦增加御史臺的職權,看似好像加強了對地方上的監督。

但其實時間一久,御史臺可能會被更多的人盯上,到時說不定會有人將御史臺當成一塊肥肉,從而將自己的人塞到御史臺中。

若是日後御史臺被一些人瓜分,到時就再也無法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了。

不過寧復很快就將上面這些拋之腦後,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些本來就不是他應該操心的。

對於這次離京,寧復也十分的不捨,特別是對於柳清心和兒子,其中柳清心倒還算好,畢竟她雖然感情上不捨,但理智上還是十分支援寧復的。

可是寧復的兒子卻還小,小傢伙剛出生沒多久,寧復就去了大名府,等到他再回來時,小傢伙根本不認識他這個當爹的。

幸好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小傢伙和寧復慢慢的熟悉起來,特別是寧復只要有時間,就會陪著小傢伙玩耍,因此他對寧復也慢慢的依賴起來。

結果父子二人的感情才剛培養起來,寧復就又要離開。

而且小傢伙雖然小,卻已經能夠感受到離別的痛苦,因此在寧復離家時,他也是哭鬧個不停,寧復也是幾次猶豫,最終還是狠下心離開了家。

幸好這次寧復不需要離開太久,最多半年左右就能回來,當然前提是新軍能夠像預想的那樣,將南下的遼軍擋住。

對於這一點,寧復還是很有信心的。

折可適是當世名將,武學生們也是文武兼備,新軍中還有大批離家軍的老兵,再加上這一年來的操練磨合,已經將整個新軍打磨成一把鋒利的刀,現在就等著讓這把刀見一見血了。

天氣已經開始轉涼,眼看著就要到秋收的時節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遼人南下打草谷的日子,所以寧復一路上也是日夜兼程,終於在秋收前趕到了青縣境內。

“拜見學正!”

折可適得知寧復到來的訊息,也立刻率領著營中的將領出門迎接。

“哈哈,各位不必客氣,咱們進去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