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路向北進發,一路攻克原屬於中京大定府的各個州縣,但這一路並沒有向北太過深入,臨近龍化州時就停了下來。

龍化州位於上京的正東方,那裡也是金國的軍事重鎮,現在大周已經佔據了太多的地盤,暫時不想太過刺激金國。

隨著大周擴張的停止,大周與金國似乎一下子都安靜下來,甚至就連邊境的兩軍相遇,也都表現的十分克制。

但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大戰來臨前的平靜。

金國在積蓄力量,準備一雪前恥,而大周則在消化那些剛吞併的土地,同時大軍深入,也給大周的後勤帶來很大的壓力。

就在虎頭和折可適在前方為大周開疆拓土之時,後方的寧覆在安置好朝中的事務,然後率領文武百官趕到了中京城坐鎮。

對於寧復離京這件事,章惇其實是十分反對的,一來是前方的戰事未穩,金國隨時可能殺回來,寧復這時候去並不安全。

二來則是大周立國時間太短,國內也只是初步穩定,而且因為寧復和章惇推行了許多改革,因此事務也十分繁多。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寧復離京其實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不過寧復卻十分堅持,因為他十分清楚的知道,自己必須一戰而解決金國這個隱患,然後才能騰出手來,攻略北方廣闊的草原。

女真人已經崛起了,寧復不可能再坐視蒙古人也跟著崛起,而且就算是崛起,也要為自己所用。

所以寧復才決定來到中京坐鎮,這樣即能方便就近指揮虎頭和折可適接下來的行動,同時也能鼓舞軍中計程車氣。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當寧復抵達中京時,大周將士們也是歡呼雀躍,畢竟寧復不僅僅是大周的皇帝,更是大周軍隊的締造者。

正是寧復對軍隊的重視,以及對將士待遇的提升,才使得大周的軍隊一掃前宋的積弱,軍中將士的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當然這也得益於這幾年軍隊接連打勝仗,因此大週上下對軍隊的印象也大為改觀,現在普通人家就算是參軍,也不會被人認為沒出息。

若是有人能夠透過武學的選拔,那就更了不起了,簡直可以與考上進士相比,畢竟進了武學,只要不出問題,日後出來就能做將官,若是再立下軍功,那前途就更加廣闊了。

不過寧復抵達中京的訊息也很快傳到了金國那邊,完顏阿骨打對這個訊息也十分重視。

因為完顏阿骨打知道,寧復親自趕來中京,也意味著大周鐵了心要滅掉他們大金,雙方根本沒有轉圜的餘地。

甚至還有漢人向完顏阿骨打舉例,寧復御駕親征,就像當初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就算高句麗再怎麼頑強,最終也難逃滅國的命運。

當然阿骨打可不承認自己是高句麗,更不願意被動挨打。

因此就在寧復抵達中京的第三天,金國終於有所動靜。

完顏阿骨打派出一支人馬,奇襲剛剛被大周佔據的儀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