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打造一條新防線(第2/2頁)
章節報錯
馬原再次回答道。
寧復聞言沉思了片刻,隨後忽然站起來,來回走動了幾趟後,這才忽然停了下來。
“派人通知秦國公與魏國公,大軍做好隨時北上的準備!”
寧復終於做出決定道。
秦國公是虎頭的封號,而魏國公則是折可適的封號,兩人各領一路大軍,一個鎮壓大同,另一個鎮守虎頭口,只要寧復的一聲令下,他們立刻就能率兵殺入遼國境內。
“臣遵旨!”
馬原答應一聲,隨即退下去讓人去辦了。
寧復心中也頗不平靜,於是他邁步來到偏殿的沙盤前,打量著遼金兩國邊境複雜的局勢,臉上也露出沉思之色。
以寧復的判斷,如果金軍南下攻打中京,耶律延禧肯定撐不了幾天,畢竟遼國現在也只佔據著一個地利,天時與人和都在金國那邊。
而且寧復並不認為耶律延禧會與中京共存亡,在原來的歷史上,耶律延禧可是十分惜命,在丟掉中京後逃到居庸關,後來又一路往西逃竄。
雖然後來耶律延禧幾次想要翻盤,可惜都是慘敗而回,最後還是在逃亡路上被女真人活捉,不久後才含恨而亡。
所以別看現在耶律延禧做出一副與中京共存亡的樣子,但寧復依然覺得,只要戰局不利,耶律延禧很可能會帶人逃亡。
當然現在燕雲十六州都被寧復佔據,遼國的南京也成了大周的北京,所以耶律延禧不能往南逃,那隻能直接往西逃了,雖然西邊的條件艱苦一些,但至少也是一條活路。
不過耶律延禧若是向西逃亡,這也意味著金國可以長趨直入,一路南下打到大周的邊境。
寧復可不想被動防守,畢竟把戰火燒到自己的國土上,哪怕是打贏了,依然是自己受到的損失更大。
想到這裡,寧復的目光也轉向大周與遼國的邊界。
大周與遼國以長城防線為界,其中古北口是長城防線的交通要道,而在古北口以北,則是遼國的幾座軍事重鎮。
比如安樂城,當初耶律淳父子敗退之後,就逃到這裡駐軍,後來蕭奉先得到寧復的點撥,發動兵變殺了耶律淳父子,從而奪得兵權。
本來安樂城是遼國抵禦大周的邊境重鎮,城中也駐紮有重兵,但因為遼金前線吃緊,耶律延禧不得不將南線的兵力調往北線,所以安樂城中現在的駐軍撐死了也只有一兩千人。
相比於安樂城,其它城鎮的駐兵就更少了,可以說只要寧復願意,隨時可以出兵,一舉將這些城鎮全都拿下來。
而現在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耶律延禧若是向西逃竄,金軍佔據中京,寧復這邊肯定也不能閒著,到時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安樂城這些軍事重鎮都搶佔下來。
到時以安樂城為中心,在遼國境內打造一道抵禦金軍的防線,以大周的兵力,擋住金軍南下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