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奉先率領遼國使團來訪,寧復對於這位舊友也十分熱情,不但親自出城迎接,而且還在宮中設宴款待對方。

酒宴上蕭奉先也送上恭賀寧復登基的賀書,並且希望兩國恢復邦交,一切如同當初大宋之時,寧復對此也毫不猶豫的答應,畢竟遼國雖然滅國在即,但畢竟還是這片區域的主要大國。

酒宴過後,寧覆在垂拱殿單獨召見了蕭奉先,兩人相對而坐,聊了一些這些年的經歷。

對於寧複稱帝這件事,蕭奉先在剛聽說時,也感覺有些不可思議,更沒想到寧復竟然是大周的後人,現在看著身穿龍袍的寧復,甚至還讓他生出一種如在夢中的感覺。

“陛下,想必您應該清楚我這次出使的目的,現在我大遼局勢危急,但金國若是吞併我國,接下來肯定會南下攻打大周,所以還請陛下出兵,兩國結盟共同抵禦金軍!”

最後蕭奉先終於提到了自己的來意。

寧復聞言也沉思了片刻,隨後這才抬頭道:“奉先兄,你能不能告訴我大遼國內詳細的情況,以及面對金軍時,你還能撐多久?”

這話顯然不應該是一個皇帝對使節說的話,而是寧復以朋友的身份向蕭奉先提問。

“這個……”

蕭奉先明顯遲疑了片刻,最終還是一咬牙道。

“不瞞寧兄,現在我國內部也是矛盾不斷,陛下在應對金國崛起時接連失算,導致我軍連戰連敗,金國的實力也越來越強,這也使得國內許多貴族對陛下十分不滿,甚至有人想要另立國主。”

蕭奉先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著這才再次道:“為此陛下不得不把軍權牢牢的握在手中,自己也不敢離開中京,之前上京丟失時,有人建議陛下出兵救援,就是因為陛下擔心大軍離開後,會有人對自己不軌,因此才不敢出兵。”

“哦?願意還有這層原因!”

寧復聞言也露出驚訝神色,之前馬原打聽到的情報顯示,耶律延禧之所以不派兵救援上京,是因為自己膽怯,不過這顯然只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還是耶律延禧感受到國內不穩,因此不敢讓大軍遠離自己。

“這麼說來,遼皇對國內的統治也並不穩定,再加上外有金軍奪境,這恐怕……”

寧復說到最後也再次皺起眉頭。

雖然早知道遼國的處境不妙,可是現在看來,遼國的局勢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惡劣。

既然如此,寧復也在考慮自己是否有出兵的必要,畢竟遼國都成這樣了,就算自己出兵,恐怕也難以挽救遼國滅亡的局勢。

“這個陛下不用擔心,雖然我皇陛下現在的處境不太好,但軍隊還是牢牢的掌握在皇帝陛下手中,特別是怨軍更是如此,現在對於我們來說,急需一場對金軍的勝利,只要能在戰場上打敗金軍,就能讓我國人心大振,從而有反攻的可能!”

蕭奉先急忙解釋道。

蕭奉先對遼國並沒有喪失信心,雖然現在遼國士氣低下,但他覺得只要有一場大勝,就能讓遼人振作起來。

只不過以現在的局勢來看,遼軍想要在戰場上堂堂正正戰勝金軍實在太難了,之前他們多次與金軍交戰,每次都在兵力上佔優,卻還是被金軍以少勝多。

可以說到現在,遼軍計程車氣已經徹底的被金軍打掉了,現在的遼軍對金軍的恐懼,就像當初宋軍對遼軍的恐懼一樣,根本不用交戰,只要戰場上見到對方就會嚇破膽。

寧復對蕭奉先的話不置可否,而是再次問了幾個遼國內部的問題,蕭奉先也一一做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