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的葬禮結束,趙佶率領文武百官離開永泰陵。

在回去的路上,趙佶坐在車攆之中,臉上的表情卻顯得有些陰沉。

在皇陵時他又見到了寧復,本來他曾經以為自己和寧復是朋友,畢竟當初他去西北時,寧復送行,兩人相處的也十分愉快。

可是趙佶做夢也沒想到,寧復竟然會反對自己繼承皇位,這讓趙佶第一次感受到了背叛的滋味,畢竟他可是一直將寧復當成自己的朋友。

不過趙佶雖然痛恨寧復,但他現在的心情卻十分複雜,如果換做其它人,趙佶恐怕早就將對方貶的遠遠的了。

可是寧復不是一般人,他年紀輕輕就成為大宋的副相,而且還操練了新軍,更用新軍收復了燕雲十六州。

憑藉著這些軍功,寧復也被加封為國公,要知道國公這一爵位,一般只冊封給那些年老德高的重臣。

可以說年輕的寧復已經成為朝堂上的支柱之一,趙佶又剛剛登基,若是能夠讓寧復站在他這邊,肯定可以讓他更快的接管朝政,將大權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從理智上來分析,趙佶應該拉攏寧復,可是從感情上來說,趙佶又實在太過痛恨寧復,所以趙佶現在也十分矛盾,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和寧德的關係。

“官家,章公有奏本送上!”

正在這時,忽然只聽車外有內侍低聲道。

“章惇的奏本?”

趙佶聞言眉頭一皺,他對章惇也同樣痛恨,畢竟章惇說的那句“端王輕佻,不可王天下”,這句話也早就傳遍了京城,不少人都在暗中用這句話詆譭自己。

“呈進來!”

不過趙佶最終還是開口道,畢竟章惇是宰相,他的奏本自己還是要看的。

隨後只見一個內侍開啟車門,然後將章惇的奏本呈交給趙佶。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內侍並不是章惇,而是趙佶在端王府的內侍,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宦官來說更是如此,新皇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撤換掉宮中掌權的內侍,安排自己身邊的人接替。

趙佶接過奏本開啟,當看到上面的內容時,他卻是冷冷一笑。

這是一份辭呈,章惇請求辭官回鄉,理由是自己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再幫朝廷處理政務。

“想走?沒那麼容易!”

只見趙佶冷笑一聲,隨後就命人將這份辭呈打了回去。

對於趙佶來說,自從章惇反對自己繼承皇位後,他就成為了自己的死敵,以趙佶的性格,絕不會輕易的放過自己的敵人。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章惇和寧復不一樣,雖然章惇是宰相,但他這些年得罪了太多的人,甚至連曾布都恨他入骨,蔡卞與他也因變法產生了間隙。

可以說章惇的敵人實在太多了,而且他年事已高,若是再倒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翻身的希望了。

所以趙佶對章惇也不像寧復那麼有顧忌,所以他才不會輕易的放章惇離開。

《踏星》

這份辭呈被打了回去,最終又送回了章惇手中。

“真讓你猜對了,官家還真是不打算放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