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小心耶律和魯斡父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寧復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當著蕭奉先的面將趙煦的書信開啟,並且將趙煦提出的條件講了出來。
其它的都好辦,唯獨讓遼國向大宋繳納歲幣這一項,對遼國來說實在有點無法接受。
當然了,對於大宋來說,這一條件卻十分的解氣,畢竟當初的檀淵之盟,大宋被逼著向遼國繳納歲幣,至今都已經上百年了。
現在大宋強大了,當然可以反過來讓遼國繳納歲幣。
對於這個條件,蕭奉先自己無法做主,但他也不可能再向耶律延禧請示,距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遼國的局勢太過危急,根本沒有時間讓他派人去報信。
所以在蕭奉先來之前,耶律延禧就給了他足夠的權力,讓他見機行事。
不過蕭奉先還是不敢自己背這個責任,所以他選擇回去和使團的人商議,這樣最後做出決定,責任也是由整個使團來背。
至於最後的結果,寧復也並不擔心,因為遼國根本沒有其它的退路,十萬貫也並不是什麼大數目,哪怕遼國再窮,這點錢還是能湊齊的,只不過面子上會有點下不來罷了。
果然,就在幾天之後,蕭奉先再次來見寧復,同意了向大宋繳納歲幣,不過他們也提出,要效仿檀淵之盟,雙方需要簽訂正式的盟書。
對於這點要求,寧復也當即答應。
其實寧復和蕭奉先心裡都清楚的知道,就算是白紙黑字的盟書,也隨時都可能被撕毀。
比如遼國若是滅不掉金國,導致國力進一步衰退,大宋肯定也不會幹坐著,到時很可能會揮兵北上,搶佔遼國的富饒之地。
或者遼國滅掉了金國,使得國力恢復,到時遼國肯定會率兵南下,搶奪燕雲十六州。
至於所謂的歲幣,寧復也沒指望遼國年年繳納,甚至趙煦也是這樣的想法,只要遼國繳納了第一年的歲幣,對於大宋來說,就相當於出了這上百年來的惡氣,一掃弱宋的恥辱。
至於遼國日後是否繳納,大宋根本不在乎。
就在這種雙方各懷鬼胎的情況下,寧復與蕭奉先簽訂了一份新的宋遼盟約,雙方繼續兄弟之國的稱呼,同時重新劃定了國界,並且遼國向大宋繳納十萬貫歲幣。
上面三條是盟約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則,這些就不需要寧復去操心了,自然有其它人與遼國使團去談。
等到盟約簽訂之後,蕭奉先也立刻向寧復告辭,畢竟他們要急著回去調兵,耶律延禧那邊還在與金國對峙。
確切的說是金國在吞併了黃龍府後,在消化這些吞併的土地和人口,等到他們將消化掉這些後,隨時都可能會遼國再次發動猛攻。
寧復設宴為蕭奉先送行。
“寧老弟,現在盟約已訂,我回去之後,立刻會讓人準備歲幣,也許無法一次支付,但第一批肯定會盡快送到。”
蕭奉先喝了幾杯酒後,再次向寧復保證道。
“有奉先兄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寧復說到這裡忽然猶豫了一下,隨後這才再次道。
“奉先兄,這次你回去之後,是不是立刻就會向耶律和魯斡與耶律淳父子調兵,讓他們北上,聽從遼皇陛下的命令鎮壓金國?”
“這個……不錯!”
蕭奉先猶豫了一下這才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