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路推進(第2/2頁)
章節報錯
之前打下析津府城時,寧復就沒有再隨軍,而是在後方安撫收復的各個州縣的百姓。
這件事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簡直來說就是殺一批拉一批。
燕雲十六州本就是漢地,居住的大部分人也都是漢人,不過也有一些契丹人雜居,其中有不少都是契丹權貴。
對於這幫人,寧復也毫不手軟,收繳他們的財產充公,開啟糧庫賑濟百姓,以此來收買人心。
另外還有一些依附契丹人,名聲惡劣的漢人高官,也同樣被清算。
對於一些名聲不錯的漢人大族,寧復則是以拉攏為主,比如馬原和馬植所在的馬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本就親近大宋,在宋軍到來時,也是組織百姓迎接,所以大宋肯定不會虧待他們。
這些漢人大族在當地都是頗有聲望,只要得到他們的支援,接下來就只需要派駐官員就行了。
而且折可適一路上也都是約束將士,嚴禁軍隊騷擾百姓,紀律嚴明的軍隊,也增加了百姓對大宋的好感。
畢竟燕雲十六州已經淪陷上百年,遼人這百年來對這裡的統治,已經讓民心發生了改變,許多百姓對大宋並沒有什麼歸屬感。
所以寧復安撫百姓的事也十分重要,直接關係到日後大宋對這裡的統治。
幸好有馬家這種親近大宋的大家族,有他們的協助,讓寧復也輕鬆了許多,只等著戰事結束之後,朝廷派駐官員,到時只需要十到二十年的統治,就可以讓百姓們徹底歸心。
不過等到折可適他們拿下檀州,耶律和魯斡逃出古北口後,寧復卻立刻趕往軍中,因為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當寧復來到檀州時,整個檀州城已經安定下來,折可適派兵接管了古北口的防禦,然後兩人結伴來到這裡。
古北口是長城防線極為重要的一段,最早由北齊興建,後來隋唐在舊址上重建,使得古北口的防禦更加完善。
不過因為唐朝的軍事強大,對長城的防禦並不怎麼重視,所以古北口遠不如後世那麼堅固,特別是在經歷了唐末的戰亂,再加上又被遼國佔據,古北口也失去了它的軍事價值。
所以當寧復和折可適來到這裡時,見到的古北口雖然地形險要,但並沒有後世那麼堅固的城關,否則耶律和魯斡也不會放棄這裡。
“古北口在唐時稱為奚關,五代才稱古北口或虎北口,這裡地形險要,東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中間夾著一條潮河,河邊的道路只容一輛馬車透過,可以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惜遼人卻將這裡荒廢了!”新
折可適指著前面不大的城關,以及兩側的地形向寧復介紹道。
寧復也仔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古北口,後世他曾經來過裡,可惜除了山川還算熟悉外,其它的都顯得十分陌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北宋之天生反賊更新,第三百一十五章一路推進免費閱讀。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