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齋之中,寧復與二十名太學生分成數排盤膝而坐,聽著臺上一位老博士講學。

臺上的博士姓陳,是一位易學大家,他現在講的是劉牧所著的《易數鉤隱圖》。

劉牧是北宋的易學大家,他在書中將河圖洛書與易學做了很深的研究。

寧復對周易根本就一竅不通,更別說這種研究周易的著作了。

因此這位陳老博士講的天花亂墜,寧復卻一句話也沒聽懂。

偏偏他還要裝出一副聽懂的模樣,眼睛專注的盯著陳老博士,時不時還要點幾下頭,嘴角帶上微笑,似乎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

唯一讓寧復感到高興的是,這位陳老博士不喜歡提問,一直沉溺於易學的世界之中不可自拔。

好不容易等到陳老博士講完,寧復也終於鬆了口氣。

卻沒想到陳老博士忽然說道:“好了,今天就講這些,你們互相討論一下心得,有什麼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寧復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自己一句話都沒聽懂,這該怎麼討論?

“寧兄,你第一次上課,感覺陳博士講的如何?”

黃安就坐在寧復前面,這時也扭過頭向他問道。

“嗯……講得好!”

寧復故做沉思,隨後乾淨利落的回答道。

“我也覺得好,陳博士可是易學大家,甚至還曾經給官家講過課,每次聽他講課,我都感覺自己對易學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層……”

黃安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否則也不可能在甲字學齋擔任齋長。

寧復不想暴露自己的無知,只能微笑著連連點頭,再次恢復到之前上課時的狀態。

不過就在這時,坐在左前方的蔡攸忽然轉過身向寧復問道:“寧兄,剛才看你聽的那麼認真,應該有不少心得吧,不如給我等講一講如何?”

蔡攸說話時,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似乎真的只是誠心請教。

寧復卻是心中一沉,他相信黃安找自己討論是出於好心,可這個蔡攸的用心就不一定了。

“咳,我才剛聽陳博士講課,哪有什麼心得可言?”

寧復故做鎮定的回道。

“寧兄太謙虛了,你可是聞名京城的大才子,在易學上的造詣肯定遠超我等!”

蔡攸說話時故意提高了音量,順便給寧復戴了頂高帽。

這下把學齋裡不少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甚至連陳博士也注意到了寧復這邊。

寧復深深的看了蔡攸一眼,如果說剛才只是懷疑,現在他就可以肯定,這個蔡攸就是故意的。

幸好寧復面對這種情況,也並非全無準備。

只見寧復淡定的一笑道:“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

周圍的人聽到寧復的話都是一愣,不明白寧復提出河圖的傳說有什麼用意?

“河之一字,古籍中都特指黃河,詩經有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說明當時的黃河並不黃,反而十分清澈,那麼我想問一下,黃河是什麼時候變黃的,又為何會變黃呢?”

寧復的這個問題一出,黃安等太學生也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這個問題他們以前還真沒考慮過,於是紛紛看向了陳博士,希望對方給出解答。

“這個問題雖然不屬於易的範圍,但卻問的很好!”

陳博士頗為讚賞的看了寧復一眼。

“黃河何時變黃,這個問題老夫倒是知道一些,戰國末年,黃河就因為河水混濁,被人稱為濁河,到了東漢年間,漢書中已經正式出現了黃河這個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