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將近兩個月的奔波,寧復終於率領使團回到東京城。

對於使團的迴歸,趙煦也派出官員出城迎接,隨後就將寧復召入宮親自詢問。

當寧復和童貫來到垂拱殿時,發現不但趙煦在這裡,章惇與曾布、蔡卞等人也全都在這裡。

“使節寧復出使歸來,幸不辱命!”

寧覆上前向趙煦行禮,童貫也眼淚汪汪的來到趙煦行禮,隨後就站到了他的身後。

“哈哈,你這一路辛苦了,聽說你們在邊界那裡還遇到了危險?”

趙煦沒理童貫,直接向寧復問道。

“也不算辛苦,至於危險也談不上,只是鬧了些誤會罷了。”

寧復輕描淡寫的道。

對於趙煦知道自己遇險的事,寧復也不感到意外,畢竟馬原是皇城司的人,他在安全之後,肯定第一時間把訊息上報了。

“郭家軍的事等下再談,這次你出使遼國,可有什麼發現,遼皇現在的身體怎麼樣了?”

趙煦說到最後時,也露出關切的表情。

在這個時代,一國之主的身體健康,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興亡,所以無論是大宋還是遼國,都對彼此帝王的身體十分關注。

“啟稟官家,遼皇年邁,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甚至在我回來時,還得知遼皇因為參加慶典而病倒了,而且病情還頗為嚴重!”

寧復如實回答道。

“病了!”

趙煦眼睛一亮。

“寧復你是懂醫的人,以你之見,遼皇的身體還能撐多久?”

“遼皇已經年過花甲,平時又十分嗜酒,不知道節制,所以在我看來,估計最多不出五年,遼皇的身體必定會出大問題!”

寧復十分肯定的道。

歷史上的耶律洪基就是活到了七十而亡,而且這個七十還是虛歲,事實上耶律洪基只活了六十九歲,這已經算是十分長壽了。

“五年?也就是說,五年之後,遼國皇位就可能更迭,到時遼國內部不穩,肯定會牽制他們大部分的精力!”

趙煦說到最後時,臉上也露出興奮的表情。

每當皇位交替之時,都是一個國家內部動盪之日,到時他們肯定無力再關注外部的事物。

而趙煦之所以高興,就是因為他想到在河北建立新軍的事,現在他們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了,到時遼國也根本無力插手。

“寧復,那位太孫耶律延禧為人如何?”

章惇這時十分關切的問道。

既然耶律洪基的身體不行了,那麼接下來很可能會將政務逐步交給耶律延禧,日後這位太孫也會繼位,所以提前瞭解一下他的為人也十分有必要。

“耶律延禧此人很有抱負,對他祖父耶律洪基的一些做法也十分不滿,不過卻不敢表現出來,日後他若上位,必定會對遼國做一番大的改革!”

寧復再次肯定的回答道。

“這麼說來,耶律延禧此人倒是與朕十分相像了?”

趙煦立刻皺眉問道,他可不想遼國出現一個類似自己的帝王。

“官家不必擔心,耶律延禧比之官家可差遠了,此人雖然有抱負,卻是個志大才疏、好大喜功之輩,而且他識人不用,身邊如蕭奉先等人,全都是善於阿諛奉承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