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終於進入到大宋境內,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特別是童貫更是特意找到寧復,叮囑他萬萬不能再冒險。

寧復當然是滿口答應,事實上這件事也給他敲響了一記警鐘,如果不是恰巧遇到了親人,恐怕他這次真的就要沒命了。

所以寧復也在心中暗自提醒自己,這個時代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加危險,任何時候都不能大意。

接下來的幾天裡,使團的行程也十分順利。

這天晚上,使團在一個驛館休息。

晚飯過後,寧復來到一個房間門外敲門,裡面很快有人開門。

“堂姐,這幾天還習慣吧?”

寧復進門後笑著向房間中的女子問道。

這個女子正是郭英,之前寧復走的時候,郭二爺特別派郭英隨同他一起回京,一方面是表達郭家軍對招安的誠意,另一方面也是想讓郭英見一見寧復的家人。

“挺好的,你們使團的伙食可比山裡強多了,我這幾天都感覺有點胖了。”

郭英笑著回道。

郭英今年三十出頭,十幾年前就已經成婚了,而且還有一兒一女。

可惜之前的旱災時,她丈夫為了搶水,死在契丹人的刀下,她帶著兒女投奔郭二爺,父女二人後來一同起兵造反,才打下郭家軍的基業。

“山裡那邊你也不用擔心,我之前已經命人調集一批糧食,運到青縣那邊,到時二叔派人去接收就行了!”

寧復再次笑道。

本來寧復是沒有權力調集糧食的,但馬原是皇城司的人,做為天子的耳目,他們的權力可相當大,再加上有寧復背書,所以馬原才動用皇城司的權力,為郭家軍調集了一批糧食。

“真是朝中有人好辦事,有堂弟你在,山中的兄弟姐妹終於可以吃上飽飯了!”

郭英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道。

寧復聞言也是哈哈一笑,隨後又和郭英聊了幾句,主要是向她多打聽一下山中的情況。

之前寧復和郭二爺雖然談了一整天,但他不能在山中呆的太久,所以許多事情也沒來得及問。

郭英已經將寧復當成親弟弟看待了,畢竟寧復的父母早亡,只有她父親這個親二叔,若不是早年失散,寧複本來是應該由郭二爺親自撫養的。

所以郭英對寧復也沒有什麼隱瞞,有什麼就說什麼,順便她也向寧復打聽了一下大宋這邊的情況。

郭英雖然一直在使團裡,但平時兩人不便暴露關係,所以白天也很少接觸,寧復也是在今天支開了其它人,才有機會找郭英閒聊。

“對了,我家裡可還有十七個妹妹,其中四個已經嫁人,剩下的十三個可都比你小,到時你這個堂哥可得負責揹她們出門嫁人!”

郭英最後聊到家事,於是再次笑道。

按照習俗,女子嫁人時,都需要兄長揹著出閨房,然後送到花轎上,以前郭二爺沒兒子,只能讓郭英這個長女背妹妹,現在總算是有人可以替她了。

“沒問題,堂妹們的嫁妝我也包了,日後若是在婆家受了欺負,我這個堂兄負責給她們出氣!”

寧復哈哈一笑拍著胸膛保證道。

說來也有趣,寧復一直覺得身邊的親人太少,頂多也只有柳正一家,以及王嬸和虎頭。

結果來了一趟遼國,卻一下子有了一大家子的親人。

“聽你這口氣,你在京城似乎頗有財產啊,難道大宋的官這麼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