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初見女真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使團在析津府停留了兩天後,終於再次啟程趕往春捺缽的營地。
越往北走,寧復發現人煙越是稀少,城池也越發的蕭條。
之前他本以為析津府再怎麼繁華也只是個邊境城市,遼國的核心區域應該比析津府更加繁華。
可是當親眼目睹後寧復才發現,析津府其實已經是遼國城市的天花板了。
哪怕是號稱遼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就是中京大定府,雖然人口很多,但這裡的商業卻不及析津府繁華。
反而因為這裡有太多的契丹貴族生活,使得大定府顯得有些壓抑,不像析津府那麼有活力。
穿過大定府再次向北走了小半個月,寧復他們一行人也終於抵達了春捺缽的營地。
兩條大河在這裡匯聚,形成了一片面積廣闊的水域。
而在水域之側的平原上,一座巨大的行營突兀而起。
說是行營其實有點不太準確,確切的說應該是一座流動的城市,捺缽外圍其實有不少的居民,這些居民大都是隨營官員的家卷。
因為遼國皇帝常年住在捺缽之中,各種政務也都是在捺缽中處理,因此大批官員也都只能隨行,而他們的家卷當然也要跟著。
所以捺缽外圍就是這些官員家卷的住所,這麼多人住在一起,當然會產生吃喝玩樂等需求。
因此一些商人就抓住機會,所以在捺缽的外圍,還有一片專門的商業區,各色商品都可以在這裡買到。
而在捺缽的中央位置,當然就是皇帝的行宮了,寧復遠遠的望去,只見一座高大的建築聳立在帳篷之間。
這些建築大都是木製結構,據說是遼人將宮殿建造在馬車上,或者說是遼人的工匠將宮殿下面安上了輪子。
有些宮殿甚至還可以分拆,就像是積木一樣,拆開方便運輸,到了地方再組裝起來,這可比後世的房車高階多了。
蕭奉先帶著寧復他們進到捺缽之中,為了顯示對大宋的重視,捺缽中劃出一個單獨的營地供他們居住。
“寧兄,這幾天你們安心在這裡居住,我去向陛下覆命,若有什麼事情,我再來通知你們!”
蕭奉先將寧復他們安排好後,這才告辭道。
“有勞蕭兄了,不過我想要在捺缽中轉一轉,不知道可不可以?”
寧復笑著問道,他對遼國這種特殊的捺缽制度也十分好奇,因此想多瞭解一下。
“當然沒問題,不過你只能在外圍,皇宮的區域除非是陛下有請,否則你肯定進不去。”
蕭奉先立刻回道。
“外圍就已經足夠了,蕭兄請便!”
寧復哈哈一笑,隨後親自將蕭奉先送出營地。
現在才下午,距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於是寧復叫上童貫和楊惟忠,帶上幾個侍衛出了營地。
捺缽佔地面積很大,外圍除了官員的家卷和商人外,還有不少依靠著捺缽而生的普通人,可以說人員十分的雜亂。
但整個營地卻規劃的井井有條,官員的居住區,商業區,普通人的居住區等等,全都有固定的區域,彼此間經緯分明。
甚至在營地之中,寧復還發現一座移動的寺廟,香火竟然還很不錯,有不少人都跑到這裡燒香拜佛。
寧復他們來到商業區,只見這裡帳篷林立,每個帳篷都是一座商店,衣食住行無所不包。
剛巧寧復他們還沒有吃飯,於是就在一座烤肉攤上吃了一頓契丹烤肉,味道還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