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夥兒都散了吧?都散了吧,親家母這話是說笑,既然家裡遭了難,多多少少我們總要照顧一二。

總歸是一家子親戚,親家母,我們肯定不會見死不救。

不過親家母一個寡婦人家,住在我們這裡恐怕不合適,畢竟一個兒子也都大了,家裡住不開,抬頭不見低頭見,萬一有個衝撞,終究是對親家母的名聲不好。

要不然這樣,我們老宅那邊房子還能住人。

老大家的,你帶著你娘他們去老房子那邊湊合一下,咱們是自家親戚,就不收租了。不過能幫的也只有這些。”

王老頭兒趕緊開口,再不開腔,他們王家可就變成不仁不義的人家。

顧春華本來想掏塊手絹,擦一擦不存在的眼淚。

可就她這一身粗布衣裳,口袋裡真掏不出一塊兒布。

只好假迷三道的用袖子抹了抹眼淚,但是用袖子抹眼淚和用手絹,外人看到的效果還真不一樣。

“親家公,聽你這麼說。王家可真是好人。怪不得是耕讀人家,讀書就是好啊!讀書明事理,可親家公大仁大義能這麼做,我卻不能連累親家一家人。

親家公的房子我們住算回事兒啊?知道的說是親家公大仁大義,不知道的還說我們孃兒幾個這是故意欺負親家公打秋風。

我們陸家子弟別的本事沒有,沒房子沒地,沒銀子可以,可是這骨氣還是得有。

他們沒了的爹在世的時候要求陸家的子弟一定要潔身自好,絕不能佔別人一分一毫的便宜。”

“親家公這房子我們指定不能住。”

王父都快要瘋了,眼前這個顧氏自己見過兩回。

但印象不深,只是記得是一個溫柔和善的婦人,話不多。

基本上唯唯諾諾,別人說什麼也不會反駁,就算是被人佔了便宜,也絕對是不吭氣的那一種女人。

怎麼眼前這位嘴叭叭的,這麼能說?

完全就是換了一個人,本來他還想借今天的事情扭轉大家對王家的看法。

讓王家的名聲更到一個高度,給自己兒子來個錦上添花。

誰承想人家這女人還不知好歹。

“親家母再怎麼說咱們兩家也是姻親,你們既然遇到了困難,我們怎麼可能袖手旁觀?房子你就放心的住,外人肯定不能有這些想法。

鄉里鄉親的都是良善的人,知道你們陸家遇到了困難。自然不會說一些風言風語,再說就算有些風言風語。

我們兩口子也長著嘴,肯定會分辨一二,絕對不會讓人誤會你們。”

老宅的那套房子,早就已經不能住人。

但凡要是能住人,王父也不能說出這番話來。

就是明知道那房子已經不能住人,荒廢了很久。

特意說出來,只不過是為了博一個好名聲。

“是啊!親家嬸子,親家公也算是一個良善的人,能說出這番話,你就接受了好意。起碼總比你帶著孩子們在外面風吹日曬的好。”

村裡的鄉親們到底也算是樸實的鄉民,基本上誰家有困難,其他人也願意搭把手。

知道顧氏一家子遇到了困難,自然不會說風涼話。

誰還沒個把道走窄的時候?

“各位鄉里鄉親我也不瞞大家,大家夥兒應該知道我孀居多年,好不容易把孩子們辛辛苦苦拉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