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平給成公英下令,讓他帶兵回冀縣接受整編,不然就是背叛韓遂的遺志。

同時關平還表示,他要按照韓遂的遺志立刻開始西征,讓成公英配合,早日收復金城,將韓遂的靈柩遷移回去。

成公英當然不相信韓遂臨死前會有這樣的覺悟,畢竟渡河換家的策略就是韓遂親自想出來的,但關平想要西征,這個他倒是有點困惑。

這也太不把我放在眼裡了吧。

我這大軍壓境,關平還敢西征,這是不想活了嗎?我成公英難道還打不下冀縣不成?

他正猶豫間,又有人來報,說顯親那邊常雕已經開始悄悄撤軍,似乎有渡過長離川東逃的跡象。

成公英一愣,表示完全不能相信。

關平向西,常雕向東,這……他們這涼州不想要了,想把天水全郡都送給我?

謹慎起見,他叫來傳遞訊息的幾個士兵。

那幾個士兵之前都是楊千萬麾下,投降關平後被安置在後方留守,見常雕準備跑路,他們也從顯親逃出來尋到成公英,將此事原原本本地說給他。

成公英撓了撓頭,又看見地圖上的長離川,頓時想起了之前常雕的詭計。

“哼,故技重施,以為某會上當不成?簡直是笑話!”

長離川的水流現在已經減少,而且不追到興國常雕也不好施展水攻。

成公英思考許久,認為關平西征對自己無法構成任何威脅,倒是東逃的常雕有可能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困擾——萬一他對長離川做什麼文章,會大大影響成公英之後的部署,讓成公英無法召集友軍支援,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他們甚至沒辦法透過長離川逃跑。

可成公英不相信關平會率眾離開。

如果自己先去進攻常雕,極有可能會遭到關平的猛烈進攻,他們這支渡河的兵馬將徹底失去迴旋的餘地。

“稟告關將軍,西征之事不用他費心。

韓將軍死的蹊蹺,兄弟們心中不服,咱們在冀縣見個真章吧!”

成公英深信,關平絕不會搶掠渭水以南以補充軍糧,按照計劃,他開始向眾人宣傳韓遂遇害之事,並且抓緊動員所有的涼州人跟自己聯合,準備攻打冀縣。

這個年代的訊息傳遞非常慢,韓遂在死前已經派人向南傳遞自己屈死之事,已經有不少人聯絡了成公英,表達願意驅逐外人,共同佔據涼州之事。

成公英感覺時機成熟,率領眾軍再次渡過渭水,開始向冀縣挺進。

在韓遂賣力的宣傳下,相信這位老人在生命最後時刻回頭,卻被關平逼死這個故事的人不在少數,一路上不少涼州人積極參軍,卻被成公英婉言拒絕,表示不願意多增殺戮——這位韓遂的首席謀士擔心關平會趁機往自己軍中摻沙子,因為他在冀縣就是這麼做的。

當時跟韓遂制定這個戰術的時候最大的訣竅就選在了冀縣城中。

關平軍南渡之後不可能不守冀縣,韓遂便在城中埋伏了大量的心腹死士。

這些人之前都得到了韓遂大量的賞賜,藏在了同情韓遂的人家之中,仿照之前偷襲殺死楊阜的方法埋伏,只要成公英開始攻城,這些人就伺機搞破壞在城中四處放火,誣陷是關平軍所為。

若是關平派人挨家挨戶搜尋他們,這些人可以繼續煽動百姓說關平想要將涼州人盡數害死,隨即將關平逼入絕境。

人人講究死者為大,活人是沒法跟死人比的。

關平等人的所作所為只要稍微出了一點問題都會被人放大任意褒貶,可韓遂臨死前故意施恩,大家心中先想起的都是他最後的美好,這會讓關平的處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