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某人做過一個非常精闢的論斷。

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糧食在這個年代代表著財富、權力和穩定,兩千七百石良米也不算太多,可蔡瑁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

“今天的事情多謝蔡叔父,這點米糧,就算給蔡叔父的見面禮。我們江東的朋友要是還有糧食,以後還得靠蔡叔父想辦法售賣了。”

蔡瑁已經猜到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原來關平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混進了樂進的船隊,利用曹軍水軍羸弱的特點居然騙到了運糧的任務。

按一個士兵一天消耗2斤米,這兩千七百石米最多隻能供應6萬人吃一天,這還不夠曹軍本部的供應,更別提鹽等副食。

可對個人來說卻是一筆相當驚人的數字。

關平跟馬良交好,以後曹軍不管走水路還是陸路,運糧的大軍都會出現合理的“損耗”,蔡瑁的人脈、關係和他手上的這支水軍都是他參與這筆“生意”的重要依仗。

關平先支付了這筆保護費,以後他們的生意規模還能不斷擴大。

比如荊州歷來缺少食鹽,只能從附近各地採買。關平能調來吳軍演戲,蔡瑁自然可以合情合理將這筆巨大的利益沒入自己家中!

“賢侄。”蔡瑁稍作沉思道,“叔父算了算,還是你算錯了。我與汝父生死之交,難道還會佔你這點小便宜?”

關平微笑道:

“還真是,小侄知錯了。小侄許久不來江陵,心中有些惶恐,還請叔父莫怪。”

蔡瑁輕輕捋了捋長髯,壓抑不住眼中的貪婪之色。

他俯下身子,緩緩地道:“我一直把汝當成嫡親子侄,這江陵就算有什麼禍事,看在叔父的面子上也沒人跟你為難。

你的生意儘管做,這江陵城裡,就算是昊天上帝來了也得管我叫上帝!”

·

果然這個世界上除了打打殺殺,更重要的是人情世故。

蔡瑁跟劉備結仇是因為利益,出賣自己的侄女婿劉琮是為了利益,現在把關平當成自己的嫡親侄子也是因為利益。

有了蔡瑁的支援,關平對這次的江陵之行更多了幾分信心。

按照之前他跟馬良商議的計劃,接下來他要再拜見一位叔父了。

江陵城中一處不大卻頗為風雅的木屋中,一位兩鬢霜白,鬍子也白了大半的儒士正坐在一個素潔的蒲團上凝神讀書,似乎周遭的一切都跟他沒有任何關係。

此人就是當年劉表能佔據荊州的重大助力,襄陽中廬人蒯越。

蒯越字異度,在荊州的名聲非常顯赫,勢力之強僅次於蔡瑁。

在曹操佔據江陵後,蒯越來到江陵幫助曹操平定荊州眾人,他憑藉自己的名聲盡力壓制曹軍之中荊州人的不滿,這才保證現在北軍和荊州軍能暫時保持穩定。

這些日子蔡瑁展現出了狂妄之態,讓蒯越的身份格外尷尬,他不好意思參與曹操和蔡瑁之間的糾紛,只能躲到一處別院中唸書,準備等局勢穩定再露崢嶸。

這幾天的事情讓蒯越不後悔是不可能的。

他原以為曹軍天下無敵,能展現出泰山壓頂的姿態,順手就把劉備和孫權一起挑了。

可他萬萬沒想到曹軍的水軍居然這麼無能,甚至要從頭開始操練,現在所有的戰事基本都要交給原本的荊州水軍。

這也是沒辦法。

曹操這麼多年一直都在打打打,不停地打。手下的部隊根本沒時間操練水戰,甚至來不及休整,一路怨聲載道,怎能跟剛剛殺死黃祖士氣正高的江東水軍抗衡。

早知道……早知道我們為什麼不連線孫權,何必要仰人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