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群英會關平中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平來江東的第一夜睡得不太安穩。
諸葛亮在外奔走,他一個人卻在客舍中養病,這讓關平非常受挫。
他已經猜到,說服江東聯盟的事情一定不順利,可他又幫不上什麼忙,一時頗為躊躇。
歷史上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我現在到底該做什麼?
他一直輾轉反側,到了四更天才終於勉強睡去。
第二天,他匆匆起身,侍女已經送來了各色小菜,盯著那碼放整齊的菜餚,關平又想到自己之前在黃四那吃過的那頓美食。
哎,可惜來去匆匆,也沒有問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舌戰群儒也好,借東風也罷,總得需要一個由頭吧?
他正一臉迷茫的吃著飯,突然聽見外面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徐盛歡快地跑進來,站在門口衝關平招了招手,喜滋滋地道:
“小將軍,大喜事啊。”
“哦,”關平喜道,“莫不是孫將軍同意兩家聯手,共抗曹賊了?”
“這……這還未定,我聽說有不少人主和,孫將軍一時拿不定主意。”徐盛頗有些為難地嘆了口氣,“不過,不過張公張子布聽聞小將軍斬殺曹純,連贊少年英雄,今日特意廣招江東名士,想見見小將軍這般英雄,小將軍幸勿推辭,這是揚名天下的大好良機啊!”
群英會!這,這……
黃四並不知道黃四和雲珊珊說起的《群英會》《舌戰群儒》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篇章,饒是他膽略過人,現在腦中也是一片空白,呼吸也愈發急促起來。
果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天降大任於我了!
按照歷史,是不是該我舌戰群儒了?可如此盛會名師雲集,我乃晚輩,豈能隨意開口,別說與人舌戰……我若是搞砸了,這可如何是好。
徐盛見關平又驚又喜,只道他是即將要見那些名士頗為緊張,寬慰的笑道:
“張公張子布雖然性子暴烈,可卻是坦蕩名士,名動天下。而且……”徐盛壓低了聲音,“張公是徐州人,當年因為戰亂才來江東。”
所謂江東名士,關平只聽過張昭、張紘二人。
當年孫策新喪,孫權哭的不能自已,是張昭親手扶著孫權上馬,陳兵而出,還親自向朝廷上表,並領軍進攻豫章山賊,這才幫孫權坐穩了江東。
想到這,關平已經大概猜到了今日群英會的主題。
我就說……就算我斬殺曹純,張昭也沒必要召一群名士來見我。
定是江東士子主張迎接曹操,張昭便要借我斬殺曹純之事震懾宵小,令江東眾人一心抗敵。
畢竟張昭是孫策的託孤重臣,而且……
他可是徐州人啊。
關平仔細梳洗打扮,穿曲裾朱袍,戴漆紗冠,系玉帶配虎頭錦囊,腰懸長劍,已經痊癒的他銳氣十足,讓徐盛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說了個好字。
不愧是關雲長之子,我兩家聯手,何愁大事不成?
·
陸績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張昭,臉上招牌式的微笑又隱隱多了幾分怪異。
他對張昭和關平都沒什麼太大的成見,只是單純想讓孫權死。
當年袁術強迫廬江郡借糧,時任廬江太守陸康不肯,袁術便派遣孫策猛攻廬江。
廬江民眾拼死抵抗,可仍舊擋不住孫策、周瑜的兵鋒,陸家百餘口中有一半人慘死在這場大戰之中。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當年陸績只有七歲,他暗暗發誓,終有一天要報仇雪恨。
孫策強橫,為孫權積累了極其強大的班底,絕不是陸績一人一家可以抗衡,他默默潛伏,利用孫權對江東士族的緩和,故意展露出想跟孫權修好的姿態,漸漸得到了張昭的信任。
張昭對孫權絕對忠心耿耿,只是年歲漸長,又先後被孫策、吳夫人託孤,剛烈暴躁的外表下一直頗為謹慎小心,這幾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之前曹操讓孫權交出質子時,張昭就猶猶豫豫不敢判斷。
陸績當即斷定,自己報仇的機會來了。
他這幾年不斷在江東誇大曹操的勢力和曹軍對敵人的冷酷無情,這讓張昭非常畏懼,求和的念頭不斷在他的心中萌芽。
終於,在聽說劉備被揍得只剩下夏口一縣後,張昭再也不認為江東能在缺少世族竭力支援的情況下獲勝,甚至開始畏懼跟劉備聯手會惹火上身。
他說不過諸葛亮,又不敢用暗殺的手段對付關平,於是他決定採納陸績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