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無奈之下,徐盛也只能尷尬地找話題活躍著氣氛,一邊說一邊連連給劉惇使眼色,讓他抓緊開始施展仙術。

可平時有“神明”之稱的劉惇今天不知道哪裡不對勁,居然眼觀鼻鼻觀口,還稍稍偏頭,似乎不想讓關平看到自己的正臉,徐盛心中狐疑,可也不想在這時候開口,只能拼命找各種話題。

徐盛這個柴桑縣令是從北方逃難來的,肚子裡實在沒有多少墨水,兵法戰略也沒啥高明之處,一身本事都集中在“校兵”(臨陣格鬥)上。

他一開始還以為這探病之會上閒的沒事講廝殺之法會讓關平厭煩,沒想到關平居然大喜過望。

他這一路上都在頭疼自己如何舌戰群儒,東吳高士眾多,關平見識淺薄,對詩書之道也沒什麼理解,對論戰之法也是一知半解,生怕一開口就給己方丟人。

可說起臨敵廝殺,他頓時精神大好。

他從記事時開始就在關羽的嚴格督導下苦練武藝,當時劉備軍一直在跑路,關羽父子還多次走散,關羽擔心日後自己自己戰死沙場一身武藝失傳,於是強行將自己多年廝殺總結出來的心得全數教給關平,不管他理解不理解,先背過再說。

劉備、張飛、趙雲等人也覺得是這麼回事。

他們年歲漸長,說不定那天就會死在戰陣之上,關平是他們後人中年級最長的,要承擔把這一身武藝傳下去的責任。

於是劉備、張飛趙雲等人先把自己總結出來的戰陣殺伐之法一套套演練出來,讓關平先強行背過,以後再慢慢體會。

關平是個實誠人,父親和諸位叔伯的安排他肯定都謹記在心。

幾年下來他把眾將的武藝盡數學到,不光是那些精妙招式,連馬戰時如何假裝撤退突然揮刀逆襲、混戰時如何鑽入敵陣先斬大將等都記在心中。

儘管學和做是兩回事,

但起碼在理論上關平的水平已經到了一個相當可怕的高度。

徐盛一開始並不在意,他覺得關平就算從孃胎裡開始習武,這年少又能有多少造化?

可關平興致勃勃地端起三八式步槍跟他比劃時,徐盛頓時傻了眼。

關平進退嫻熟,不管是用矛還是用刀都說的頭頭是道。

一開始徐盛還故意相讓,可後來論戰深入,他發現自己的戰陣經驗居然遠遠不如關平!

關平宛如一個在戰陣上摸爬廝殺許久的老人,動靜之間盡顯大將風度,讓徐盛錯愕之餘不禁有些驚恐。

這,難道此子是冠軍侯一般天授之將?

不,不可能!

徐盛當然不服,他叫人取來一根長矛,要跟關平手談一番。

考慮到關平高燒,兩人當然只是口頭比劃加緩緩過招。

關平畢竟是剛剛在長坂坡廝殺出來的人,他親眼目睹了趙雲的驍勇無敵,他索性將自己當成趙雲,將趙雲在長坂坡上的戰法向徐盛一一講解。

當時生死大戰,趙雲將平生本事發揮到了極致,當真如天神下凡,萬人難敵,便是讓他本人再來一次只怕也做不到。

關平現在一邊回憶一邊緩緩施展那各種出人意料的出矛、收矛、格擋之法,看得徐盛一愣一愣。

說關平是編的,可這用矛之法確實巧妙。

可說不是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