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古亭之戀》正式上映(第2/3頁)
章節報錯
與此同時,為了增加一點銷量,他們還特意把演員名單中曹志強的名字,改成了森中青泉,為的就是蹭一些熱度。
畢竟曹志強這個名字在日本幾乎沒什麼人知道,但要說森中青泉,恐怕沒多少人不知道。
因為森中青泉最近在日本出的那兩首歌,現在依舊是橫掃日本流行音樂界的態勢,依舊掛在公信榜周榜第一跟第二的位子上一動不動,根本就沒人能撼動。
按照目前的態勢,那兩首歌至少還要繼續掛在公信榜周榜前十名至少五週。
當然,五週是往最差了說,實際上可能更長也說不定。
總而言之,就目前來說,日本的流行音樂界,還沒出現任何一首新歌,能跟《海嘯》以及《君がいるだけで》這兩首歌媲美的。
很多分析人士都認為,這兩首歌雖然各有特色,但都感人至深,都擁有一種震撼靈魂之美,所以才呈現無敵態勢,並且相互競爭。
比如在《海嘯》剛出來的時候,一下就奪得第一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君がいるだけで》這首歌居然又爬上去了,又奪下了第一。
也就是說,到了後來,這兩首歌一會兒你拿周榜第一,一會兒我拿周榜第一,兩者就這麼你第一來我第二,你第二來我第一,好像鬧著玩一樣。
然而,第三名卻不斷變化,而且第三名的每週銷量成績跟第二名相比,那是遠遠不如。
很多人都說,至少目前這個階段,還沒有任何一個音樂製作人,能製作出可以跟森中青泉那兩首歌相抗衡的。
不光專業音樂評論人這麼說,普通人更是用成績證明了,曹志強的歌曲就是與眾不同,基本就是沒對手那種。
以至於很多歌迷都說,在日本歌唱界,能打敗森中青泉的,只有森中青泉他自己。
這當然是過了,但也可以看得出,曹志強之前出品的那兩首歌,到底威力多麼強,又是多麼受歡迎。
沒辦法,八十年代初,尤其是1983年,正好是日本流行音樂界萎靡不頓的時期,基本就沒有什麼好歌出現。
所以曹志強這兩首在後來也特別出彩的流行歌,才在這個時期這麼出色,堪稱鶴立雞群也不為過。
目前在日本流行歌領域,能跟曹志強這兩首日文歌掰腕子的,就只有來自米國的邁克爾·傑克遜的歌了,除此之外真的是沒有對手。
因此,森中青泉雖然出道時間很短,而且到目前為止只出了兩張單曲,但卻因為成績太好,導致森中青泉的大名也跟著家喻戶曉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把男主角的名字改成森中青泉,就是最好的噱頭。
其實,日本華納不是不想多給《雨之戀》這部電影宣傳宣傳,無奈時間太趕了。
日本的文化節在十一月三日,並沒給華納多少宣傳時間。
想要多點宣傳時間,就要往後推,可往後推的話,就沒有更好的上映時間了。
加上合作方東寶電影公司,還有日本的文化官員,也希望電影在文化節這個有特殊意義的時間點上映,所以就在沒有過多宣傳的情況下,匆匆上映了。
好在在上映之前的兩天時間內,曹志強私人出錢,在富士電視臺上打了幾個電視廣告,效果還算不錯。
主要是電視廣告擷取了一些畫面太過美輪美奐,完全就是一個個的精美MTV。
電視廣告一共有三個,分別對應三個場景,背景音樂也是三首歌。
第一個場景,是男主角跟女主角在涼亭裡的初次相遇,背景除了經過後期處理過的古亭、花草、庭院、電閃雷鳴以及連綿細雨外,還有一首《那個夏天》的鋼琴獨奏版純音樂。
《那個夏天》原本是《千與千尋》的插曲,曹志強單獨製作了這首歌的鋼琴獨奏出來當背景音樂,再配合男主角跟女主角初次相遇的畫面,確實非常有意境。
因為男主角跟女主角初次相遇的時候,本就彼此沒有說話,而《那個夏天》這首歌的純音樂,配合嘩啦啦的雨聲,確實更加的相得益彰。
《那個夏天》並不是電影裡原本有的插曲,是曹志強後來在給日文版重新配音配音的時候,臨時加進去的。
別說,這麼一加,確實更有那個味兒了。
第二個廣告片的場景,是影片的高光時刻、
也就是男主角一氣之下跑下樓,女主角追出去,然後女主角在樓梯拐角見到了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