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曹志強也有意,同樣可以全盤下來,價格同樣可以好商量,絕對比市價便宜許多。

曹志強一聽就懂,這不就是所謂的預售房嘛。

其實日本的房地產,此時已經存在預售房制度了。

也就是說,很多房子還沒建完,甚至還沒開始建呢,只拿著圖紙,就可以開始預售了。

只不過這種預售制度,目前在日本還不是主流,只有在小範圍流通,也主要是小的房地產公司在搞,大公司一般不搞這玩意兒。

畢竟日本人的消費觀念相對保守,就算能接受貸款買房,但預售房嘛,因為風險不確定,資金壓力大,日本的銀行一般是不給貸款的。

沒錯,房屋預售制度在此時的日本之所以沒全面流行,不是霓虹人本身保守,而是這裡的銀行保守。

而大多數日本人買房,都是貸款買房,所以銀行不放款,自然就買不到便宜的預售房。

因此,這時期的預售房雖然也有,但大多數都是全款,或者高首付,比如百分之五十的首付。

這種情況,自然也限制了日本的房產過熱。

日本預售房制度開始紅火的時代,是日元升值之後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日本的各大銀行開始放鬆管控,尤其是放鬆了預售房貸款,所以各大建設公司開始瘋狂建樓,瘋狂預售,而民眾則開始瘋狂貸款,瘋狂搶購,最終在短短時間就把日本,尤其是東京的房子給炒熱。

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隨著1991年的金融泡沫破滅,房地產一蹶不振,讓日本經濟開始了漫長的經濟停滯甚至倒退。

反正在曹志強穿越過來之前,日本的GDP,已經跌落到世界第四,排在德國後面,且眼看就要被阿三國超過,變成小五了。

至於製造業更是拉胯,比如那些名牌企業,像東芝索尼之類,也都紛紛破產,就算還有一些老牌企業在苦苦支撐,也都是落日黃昏,風光不再。

這裡面,當然不能都說是因為房地產的緣故,更不能只怪罪預售房制度。

但毫無疑問,房地產的衰落,就是日本經濟衰落的象徵,而預售房制度,毫無疑問就是推手之一。

當然,預售房制度本身沒有太大問題,相反,這是一個刺激房市跟經濟的好辦法。

只不過,當市場不受控制,過於瘋狂的情況下,預售房制度就是真正的毒藥了。

你說日本不知道麼?

肯定知道啊。

要不然,現在的日本各大銀行,為啥不放開預售房貸款呢?

還不就是知道這裡面的風險過大?

另外,日本在整個七十年代的時候,GDP增長都是相當恐怖的,長期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可就算在這麼恐怖的增長情況下,人家也沒放開預售房貸款,由此可見日本金融精英,是知道房地產利弊的。

只可惜,殖民地就是殖民地,自己說了不算啊。

當米國爸爸開始動真格的之後,日本也只能低頭說是。

什麼日本可以說不,都是扯淡呢。

一個國內要資源沒資源,要能源沒能源,國土面積狹小,農業不能自給,頭頂還有個爸爸的國度,怎麼可能真的硬氣,怎麼可能真的自己說了算呢。

說白了,霓虹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飄。

實際上,日本的經濟之所以能這麼好,完全是得益於經濟全球化,以及當初的東西方對抗。

要不是米國為了自己的全球霸權,讓日本佔據一個坑位,加上米國國內的產業空心化,給了日本很多機會,日本發展個毛啊。

哪怕是現在,在製造業領域,第一梯隊還是米國跟歐洲,日本最多隻能算第二梯隊。

只不過日本製造價格便宜,又會吹,加上時代紅利,才讓亞洲很多地方的人,以為日本好牛逼,好厲害。

其實日本這個國家,是很能吹的,也很能造價。

早在七十年代,日本製造就開始大面積造假了,很多資料全都是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