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 這是要起飛的節奏啊!(第2/4頁)
章節報錯
尤其是當第五代隱身戰機出現後,F14的作用就更不明顯了。
簡而言之,這款飛機也就只是好看,紙面資料好,其他方面都不太行。
也難怪米國海軍後來用F18來替代這款飛機了。
不是人家米軍腦殘,而是人家很清楚這款戰機的優劣,直到這玩意兒價效比太低,不划算。
然而,對目前的我國來講,這款飛機確實很有用。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F14這種截擊機,確實能有效遏制某些不友好國家的戰機。
與此同時,F14戰鬥機的引進,相關武器的引進,以及相關技術資料的引進,也能大大拓寬我國軍工方面的視野,獲得寶貴的經驗跟啟發。
就比如F14戰鬥機的氣動外形,其實就有很多可取之處,而F14戰鬥機的發動機佈局劣勢,可變後掠翼的優劣,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借鑑。
另外,相關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精確制導炸彈,我國目前在這方面都是一片空白,如果能引進這些實物,並搭配相關技術資料,那絕對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尤其是AIM54遠端空空導彈這玩意兒,其實並非雞肋,相反,這種遠端空空導彈,是很有戰術戰略價值的。
或許打戰鬥機不行,打轟炸機也沒多少機會,但改一改,未來打預警機還是沒問題的。
曹志強可是知道未來空戰模式的,其實就是體系化空戰。
體系化空戰中,隱身戰機只是一個重要環節,並不是最重要的地方。
真正最重要的地方,其實是預警機。
一旦預警機被打掉,就變成了瞎子,這樣一來,敵方的隱身戰機如果有預警機配合,就可以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打掉你的空優戰機,奪取制空權。
制空權要是被奪取了,剩下的就是多用途戰機單方面虐菜的時刻了。
所以說,未來的空戰,隱身戰機是必要的角色,但不是最重要的角色。
最重要的角色恰恰是預警機。
有了預警機,才能擴大視野,做到先敵發現,綜合指揮。
如果預警機再配合隱身戰機跟隱身無人機,再加上衛星資料量傳輸,這才是真正的立體化空戰。
有了立體化空戰體系的國家,絕對不是單純只有隱身戰機的國家能對抗的。
但是呢,預警機通常在大後方,一般的隱身戰機是很難發現並擊中的。
所以就需要發展遠端空空導彈,利用超高速的隱身戰機,悄悄接近,然後在敵方戰機攻擊範圍外,利用遠端空空導彈一發入魂。
只要打掉對方的預警機,我方就可以單方面獲得視野加成,進而單向虐菜了。
也就是說,米國本來走對了路,AIM54遠端空空導彈是很有必要的,就算不能打戰鬥機,改一改,打預警機跟高速轟炸機,都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蘇聯的解體跟米國的短視,讓他們早早放棄了遠端空空導彈的研發,導致這款非常重要的武器被擱置了,倒是讓我國後來先研發出了靠譜的遠端空空導彈。
因此,如果現在引進這款導彈,從現在就開始研發,未來可期。
所以,哪怕不要錢,曹志強也要塞給國內。
當然,不要錢顯然是不行的,那隻會讓人懷疑。
所以,還是忍痛要點RMB吧。
要多少好呢?
24架戰機,外加全套武器,外加全套技術資料,要你個50億RMB,不過分吧?
少了不行,再少的話,成本都不夠,誰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