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全方位的降維打擊(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永山耕三出馬,武田鐵矢必須賣這個面子。
這也是為何當初武田鐵矢遲到之後,大家對他那麼寬容的原因,實在是他的地位擺在那。
可同樣遲到的小泉今日子,哪怕遲到的時間更久一點,但她的態度也更誠懇啊,都下跪了。
然而大家當時對小泉今日子卻很不友好,要不是中森明菜及時出頭,還有曹志強在場,恐怕小泉今日子這部劇就要黃了。
說白了,這就是咖位不同導致的。
從這個角度看,《101次求婚》此時第一集就能有百分之四十一的收視率,除了曹志強的宣傳到位外,武田鐵矢的號召力也很關鍵。
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廣告片的取巧。
畢竟目前來講,整個日本都在熱映《雨中戀》,尤其是在青年人之中,更是掛起一陣雨中風,都開始喜歡在下雨天去涼亭裡一邊喝酒一邊吃花生了。
想當年韓劇剛來中國的時候是怎麼荼毒國內年輕人的,此時的《雨中戀》就是怎麼荼毒日本年輕人的。
這也不奇怪,畢竟《雨中戀》的核心是《言葉之庭》,這部動畫電影本來就是以意境取勝,且裡面的意境基本都是日本人喜歡的。
有意思的是,曹志強前世的時候,那批最喜歡《言葉之庭》的日本受眾人群,並不是當時的九零後跟零零後等年輕人,而是那些中老年人。
換言之,喜歡《言葉之庭》的那幫人,其實主要就是那幫六零後跟七零後,這一代人是最喜歡這種意境類電影的。
在八十年代,六零後的觀影能力是非常強的,遠超四零後跟五零後。
而五零後同樣很喜歡《言葉之庭》裡的內容跟意境。
而《雨中戀》是《言葉之庭》的加強真人版,不光畫面更好,音樂更美,故事也更飽滿,人物更立體,所以拿來在1983年來播放,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坦白說,電影也好,電視劇也罷,都是越往後越優秀的。
因為越往後,觀眾看的越多,知道的越多,要求也越高,口味也更刁了。
就好比做菜,一開始沒有各種調味料的時候,清水煮白菜加點鹽巴就是美味了。
可有了味精,也就是穀氨酸鈉,鹽水煮白菜就不香了,你不光得加味精,還得想辦法往裡面加豬肉,加辣椒,加粉條等等等等。
味精之後,又來了呈味核苷酸二鈉,也就是雞精,接著又是第二代調味料,什麼肌苷酸、鳥苷酸、胞苷酸、黃苷酸,接下來又是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各種增鮮劑層出不窮。
在這種一代代的變革下,人類的味蕾也跟著變了,你再吃八十年代的東西,就會感覺索然無味。
當然,或許有些人說,八十年代的東西純天然,是真的好吃,但這部分人只是那批小時候生活在八十年代的人,比如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這一批。
你如果換了九零後去八十年代初,那真的是難以下嚥。
曹志強還記得他剛穿越過來的時候,是真的吃不慣這邊的國內飯菜。
要不是曹志強穿越過來有系統,系統還各種給他高階食材跟高階調味料,他自己偷摸著在家放味精,吃高階食材,恐怕真得餓極了才肯吃。
為啥曹志強剛穿越過來那會兒,動不動就喜歡在家燉肉燉雞吃罐頭,而不喜歡炒菜呢?不是曹志強炒菜水平不行,也不是煤氣罐的火力不足,而是調味料不行。
這時候國內的調味料,基本就是鹽跟味精,然後就是醬油跟醋,只是這幾種調味料,味道是差點事兒。
吃慣了科技與狠活兒的人,再去吃純天然,自然有些不適應。
曹志強是因為有一大堆高階食材打底,這才沒問題的。
畢竟真正的高階食材是不需要複雜烹飪的,本身就是美味的代名詞,烹飪方法越簡單越好。
同樣道理,八十年代初的電影,同樣一個國家縱向來比,肯定是不如兩千年後的電影好看。
如果橫向對比,肯定是發達國家的電影比發展中國家的電影好看。
比如美國好萊塢電影肯定比日本電影好看,日本電影又比國內大陸電影好看,道理都是一樣的。
還有香江電影,之所以出名,還是依託香江的發達與繁華。
如果香江窮的叮噹響,跟國內目前一個收入水平,也創造不出那麼多好電影了。
曹志強拍的這部《古亭之戀》,日文名叫《雨中戀》,雖然是國產電影,但底子是日本在2013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言葉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