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火力發現者”炮兵定位雷達系統!(第1/3頁)
章節報錯
把王曉紅託給顧珍珍照顧並接待之後,曹志強就美滋滋的乘坐三輪摩的,直接去了建國飯店。
不為別的,就為了早點回自己的酒店房間泡個熱水澡,一個人待著想想事情。
之所以要一個人待著想想事情,倒不是為了自己的那點小事業。
曹志強目前搞的那些小事業雖然零散,也大都沒怎麼成系統,但大都沒啥大問題,只要按部就班去做,不會出什麼岔子。
真正讓曹志強想要一個人好好想想,好好考慮的事情,其實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系統簽到的新產品。
之前的簽到,其實東西大同小異,大都是一些奢侈消費品,其中九成都是吃吃喝喝的東西。
但是今天一早,他在金陵大校場機場裡的簽到,簽出來的東西可就不一般了。
簽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呢?
竟然是米國「火力發現者」定位雷達的全套技術資料,外加實物四套。
「火力發現者」定位雷達,是目前米軍最先進的車載定位雷達,米軍自己也剛服役沒多久。
這套定位雷達呢,是一個系列,目前分兩種雷達,分別是AN/TPQ36迫擊炮定位雷達,跟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
兩種雷達的共同點是體積小,重量輕,可車載,方便靈活,效能強大。
其中,AN/TPQ36迫擊炮定位雷達最小,工作頻率是I/J波段,作用距離在15公里到24公里,定位精度分別是40米到100米,可在15分鐘展開,15分鐘撤收,一輛一點五噸的吉普車就能拉著走,非常適合迫擊炮跟普通野戰炮的火力定位。
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則可以看做是AN/TPQ36的增強版,工作頻率X波段,作用距離在30公里到100公里,距離精度是100米到200米,是世界上第一種能探測遠端火炮位置的雷達。
這兩款雷達,都是米軍現役的最先進的車載炮兵偵查校射定位雷達,國內目前還沒有引進。
歷史上,國內要到1987年,才花了6200萬美元巨資,引進了四部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但卻沒有相關的技術資料,就是這四套車載雷達,還是幾經周折才交付齊全。
至於更小巧靈活的AN/TPQ36定位雷達,受限於國內資金壓力,國內並沒有購買,但其實這款雷達更具備實用意義,尤其是目前的情況來講。
因為AN/TPQ36定位雷達更輕更靈活,能兼顧對迫擊炮、火箭彈和加榴炮定位的炮兵偵查雷達,能部署在距前沿2~4k地域,與AN/TPQ37雷達互為補充。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AN/TPQ36與AN/TPQ37一起,才是一套完整的「火力發現者」定位雷達。
當然,在這之上,米軍還有一套更復雜的「塔克法」炮兵戰術射擊指揮系統,不過那個玩意兒對目前的國內來說,就太過複雜了,根本玩不轉。
不過最主要的是,系統沒簽到那個「塔克法」,只給了一個「火力發現者」定位雷達。
這次系統簽到,不光給了四套完整的「火力發現者」定位雷達,也就是四部AN/TPQ36,四部AN/TPQ37,關鍵還給出了整套系統的全部技術資料。
正如之前的資料一樣,那是可以在中國目前的工業基礎上,從零開始製作出來。
其實仔細一想,從零製作出來不算什麼,無非就是個複製工程。
有了這些資料,不但可以少很多彎路,不用搞什麼逆向工程那麼費勁。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只要吸收並吃透這些技術資料,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
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發,補齊國內在車載炮兵定位雷達方面的短板,甚至加以延伸跟拓展,還能加速自身雷達的研發,說是技術加速器也不為過。
因此,在曹志強看來,「火力發現者」的四套實物其實不算重要,最重要的其實是相關的技術資料。
只要國內專家吃透這些資料,國內的雷達技術一定可以迅速上一個臺階。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技術資料,此時不再是紙張小冊子了,而是三十六張5.25英寸的高密度軟盤中,也就是俗稱的五寸盤。
換言之,具體的技術資料,都記錄在三十六張5.25英寸磁碟裡,一個公文包就能帶走。
別看只有三十六張軟盤,但其中儲存的資料,必然比之前的步槍跟子彈的資料多太多了,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雖然具體不知道里面到底都是什麼資料,但曹志強知道,這些資料的價值絕對不低,同時也是國家最需要的東西。
問題來了,簽到的這個玩意兒雖好,可就目前來說,只有國家層面擁有之後,才能妥善利用,給他個人的話,根本用不了不說,萬一暴露出去還是災禍。
獻給國家也不是不行,但之前他剛獻給國家一個無託步槍的技術資料跟一個小口徑子彈的技術資料,這沒過多久又獻資料,這很難不被重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