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東方話音一落,曹志強愣了愣,眨眨眼,然後果斷一聲嘆息。

“芸芸眾生相,天涯何處覓知音。”

說到這,曹志強又閉上眼睛點點頭:“終於,終於有人懂我了啊!”

好吧,說是這麼說,但曹志強內心卻在瘋狂吐槽,感覺這妹子先不說是不是真的智商超常,但至少她的思路絕對是異於常人。

要不是項東方說這些話的時候,神情異常認真,曹志強都要感覺她是在戲弄自己。

不過嘛,雖然她誤會了曹志強的意圖,但仔細一想,她的話也未嘗沒有道理。

其實項東方的那番話,簡單翻譯一下,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名言的進一步延伸,或者說是反話。

很明顯,項東方很小的時候,應該就是智商超常的那種神童,要不然不會被人說要送去什麼少年班。

少年班那個東西,曹志強知道,現在也有,那是妥妥的神童聚集地。

想進少年班,不看你有沒有背景,也不看你有沒有錢,只看你年齡夠不夠小,智商夠不夠強。

智商不夠,別說根本進不去少年班,就算勉強進少年班,也只會收穫滿滿的痛苦。

然而,先不說之後如何,至少目前為止,少年班是讓人羨慕的地方。

如果自家孩子能入少年班,這比考上清華北大還有面子。

畢竟現在這個時期,依舊是吹捧神童的時代啊。

所以正常來講,如果一個孩子真的是神童,一般在虛榮心的趨勢下,都會想去少年班。

這就跟一個人高考考的分數很高,成了高考狀元,一般都會選清北名校一樣。

少年班的利弊,後世難以界定,但在八十年代初,少年班還是盲目崇拜的時代。

因為社會上對神童的崇拜,以至於後來的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少年班,不光後來那三所大學才有少年班。

比如清華北大復旦這些名校,都是有過少年班的,只是現在還沒開設而已。

所以在這個時期,少年班還只是單指中科大少年班這一個,也正因為全國只有這一個少年班,所以能成為少年班的神童,至少目前來說,真的是光宗耀祖。

可是,項東方明明智商超常,明明已經可以被選送少年班了,她卻故意藏拙,故意不去,很有點像後來的某個東瀛動漫,《歡迎來到實力至上主義的教室》裡的主人公差不多。

曹志強是穿越者,當然知道少年班的結局不怎麼好,可項東方不是穿越者,而且她當時還是個純純的兒童,就能先一步發覺少年班的不對勁,進而自己想辦法藏拙,自己想辦法泯然眾人矣,這就有些厲害了。

項東方肯定不是有前後眼,能看透未來,她只是單純的經過仔細分析,發現去少年班的話,對她的生活並不友好。

因為去了少年班,肯定要學習大量成年人才能掌握的知識,等於提前要項東方全功率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

過早的接觸那些東西,看起來風光無限,卻會少了很多童年樂趣,讓自己變的更累,關鍵還會成為眾人的焦點,過早進入很多人的視線,進而更早的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相反,如果藏拙的話,項東方就不必去少年班,也不會引起太多人,會按部就班的上學,不會給她太多超出普通人的期待跟壓力。

而作為高官子女,項東方從小就不愁吃穿,也不愁被人欺凌,她哪怕普普通通,也一樣會生活在周圍全都是好人的那種關愛氛圍之中,不會有任何風吹雨打落在她身上。

等於說,項東方如果假裝普通人,她可以盡情的享受高幹家庭給她帶來的護佑,而不必單獨去少年班單打獨鬥。

然而,從小享受了家庭保護的她,卻又不想長大後受這種家庭的約束,所以沒有聽父母的話,在當地上大學,而是來了京城上大學,就是要離開家裡遠遠的。

來上大學後,她也基本不跟家裡人聯絡,甚至逢年過節都不回去一次,就是想刻意用這種疏遠的方式,儘量跟原來的家庭切斷關聯。

如此一來,只要時間一長,她的父母就會對她漸漸疏遠,轉而對她的弟弟妹妹重新。

一旦等她的弟弟妹妹長大,項東方的父母開始把目光集中在那兩個弟弟妹妹身上,項東方也就逐步解脫了。

也就是說,從很小的時候,項東方就有自己的主見跟想法。

她利用家庭的背景,讓自己的童年跟少年時代都順風順水,沒有出現一絲波瀾。

等到她成年,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時候,果斷報考首都的大學,然後利用距離以及學業為藉口,逐步開始跟原先的家庭切割關係。

這樣的話,她就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不用被家庭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