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不給足好處,誰跟你幹啊(第2/4頁)
章節報錯
最終,就改成一週開三次會,也就是每逢一三五的下午四點,正式開下午例會。
其他時間麼,一般情況下就不開會,除非領導有特殊事情宣佈,召開臨時會議。
當然,就算是這種每週三次的例會,也是嚴格對內對下,對曹志強這個社長的約束力很低,要不要來開會,都看曹志強個人的安排。
一般來說,如果曹志強能到,那就由曹志強這個社長主持例會。
要是曹志強因故不能到,那就由副社長陳家邦來主持例會。
如果連陳家邦也因故不能主持,那就以此類推,由主編余德利主持例會。
要是這三人同時缺席,那例會就暫時不舉行。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也是星期三,正是開例會的時候。
曹志強本來是可以不參加的,但他今天下午正好沒什麼事兒,加上也想了解一下雜誌社的籌備情況跟@精華書閣首發單曲的上市情況,於是就決定出席例會。
一看到曹志強這個一把手來開會了,大家都打起了精神,畢竟這可是難得露臉的機會。
會議開始後,曹志強先是一言不發,就聽陳家邦組織會議。
按照慣例,都是各個科室主管人員報告工作情況。
紅光出版社,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小貓兩三隻的時候了。
經過紅光機械廠的一輪塞人作業,如今紅光出版社已經是個正經人數過五十人的中型單位了。
目前,除了社長辦公室、副社長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主編辦公室這四個傳統辦公室外,還增設了內政科、保衛科、財務科這三個科,從而形成了四辦三科的局面。
四個辦公室就不提了,三個科的職能也各有不同。
保衛科明顯就是負責保衛工作的。
財務科是負責會計出納等財務方面工作的。
內政科則複雜了點,是負責包括職工的住宿、食堂、辦公用品,發福利,發工資等等一系列後勤事宜。
就人數來講,三個科的人數,都遠遠超過了四個辦公室的人,尤其是保衛科,人數最多。
很明顯,李廠長這是故意的,是故意把一些人調過來,從而好減輕機械廠的工資壓力。
因為調過來的這批人,薪水都要由出版社負責,而不用紅光機械廠負責了。
要不是出版社目前的盤子實在太小,放太多人實在不像話的話,李廠長當初都能派一百人過來,而不是隻派了五十個人。
由此可見,紅光機械廠現在的情況是真的不容樂觀。
也是,其實現如今的京城,二環外三環裡的那些工廠,大都日子不好過。
比如何雨柱工作的單位,也就是東直門外的那個紅星軋鋼廠吧,目前就已經被首鋼吞併了,成了首鋼的下屬單位。
據說,紅星軋鋼的生產部門已經開始整個搬遷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三產部門,也正因為這樣,何雨柱這個食堂主任才清閒了下來,因為人少了一大截啊。
紅星軋鋼廠的前車之鑑,不得不讓紅光機械廠兔死狐悲。
其實嚴格來講,八十年代初的國企改革,基本都是大廠吞小廠,而且基本不會大批辭退員工,出現大量下崗潮的情況,而是把新員工納入自己的體系之內,無非是去了新單位,要重新定級定工資,一些水平不行的降級降工資而已。
但這種吞併對中高層領導來說,那就不好過了,因為權力小了太多,福利更是少了一大截。
這就好比當年赤壁之戰之前,江東大臣都可以投降,但老大不能投降是一個道理。
所以說白了,李廠長之所以對上面的改造計劃如此牴觸,歸根到底還是這種方案對他的個人利益產生了極大的削弱。
實在沒辦法就算了,但凡有一線生機,李廠長還是要掙扎一下的。
仔細一想,李廠長要真是講原則的好人,他之前能幹出那些事兒,能陪著曹志強演戲,生生在最短時間幫曹志強扳倒牛大姐?
一個廠長能幹出那種事兒,還給曹志強一個年輕人如此大的權柄,恰恰說明他急了。
但話說回來,恰恰是李廠長的這種急切心理,才給了曹志強一個天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