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後世經過了娛樂轟炸,尤其是短影片轟炸的穿越者,曹志強很清楚大家的記憶點在哪裡。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太複雜的故事他們記不住,太深的內涵他們也搞不清,只有那些優美的旋律,簡單的歌詞,才更容易被人牢記。

就比如電影《上甘嶺》,哪怕是這個時期的人,也很多人早就忘了具體內容以及具體人物名字了,但一說起裡面的插曲《我的祖國》,卻大多數人都記得,大多數人都會哼兩聲。

紅旗飄飄這首歌,就藝術內涵來講,其實真心不咋樣,但偏偏旋律上頭,歌詞簡單,基本聽一遍就能記住。

尤其是裡面的歌詞,什麼“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還有“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這些歌詞直抒胸臆,直白簡單,小孩子都能明白,小孩子都能記住,偏偏還不斷的重複,這當然就構成了神曲的要素。

所謂神曲,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就是簡單直白,就是節奏明快,就是不斷重複。

比如後來最典型的《nobody》、《江南style》、《最炫民族風》,全都是這個模式。

還有這個《紅旗飄飄》,其實也是這個模式。

就包括《血染的風采》,如果拋開歌詞內涵不談,單純從藝術表現上,這其實同樣是一首神曲。

要不說歌詞的魅力就在這。

同樣一首《紅旗飄飄》,這個曲子你如果搞成情歌,也是一樣能火,但絕對火不過改成愛國主題的紅歌。

本來只是個旋律簡單的口水歌,但歌詞只要內涵豐富一點,瞬間就能高大上,意境也完全不一樣。

好比現在,中央臺只播了兩天,每天播一次,總共不過播放了兩次,就已經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牢記在心,甚至有人在私下傳唱了。

或許要說,你不是要賣唱片麼,還是賣單曲麼,電視臺都播出這首歌了,你還賣個毛啊。

這就是不懂了,越是這樣,才越能賣出去。

因為在這個時期,電視機的普及率並不高,也就城市的普及率稍微高點。

但電視是直播的,沒有記憶能力,不能重複回放啊。

錄影機跟錄影帶倒是有了,可以把電視節目錄下來,但這種東西基本都是進口貨,一般人也根本弄不到。

所以就算有人把這首歌用錄影機錄下來,也是鳳毛麟角,形不成氣候。

可是好歌不能聽一次就不聽了吧,那多難受啊。

比如鄧麗君的《甜蜜蜜》,這歌傳入大陸也好幾年了,一開始還是禁歌,也就是今年才完全放開。

就是說,《甜蜜蜜》已經在國內流行好多年了,但大家還是百聽不厭,而且這首歌的磁帶依然是火爆,只要有賣的,基本都是一天售罄。

因此,別的倒也罷了,但是像流行歌曲這種東西,並不是越神秘越好,反而是傳唱度越廣越好賣。

你要是到了八五年之後,還擔心盜版眾多。

可在錄音磁帶跟錄音機都是稀缺貨的1983年,根本不用擔心盜版磁帶。

因為盜版磁帶絕對是散兵遊勇,根本對抗不了正規廠家,這是磁帶供應量決定的。

在一個磁帶生產還是供不應求的時期,你跟不需要考慮盜版不盜版,可勁兒生產可勁兒賣就完了!

真正的問題,是磁帶廠要不要給你供貨,以及你有沒有機會賣這些磁帶。

在1983年,國內的盒式磁帶,基本都是國產磁帶的天下,也一直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之下,想要弄到磁帶,都是要指標的。

進口磁帶雖然也有,但還沒成氣候,主要原因是國家的經濟政策目前依舊十分保守,尤其是進出口方面,出於產業保護的目的,錄音磁帶這種東西的正規進口指標十分少,數量並不多。

走私的進口磁帶當然也有,但此時走私進口磁帶的人,基本都是個體戶這種二道販子。

而這些二道販子呢,大部分都沒完成原始積累,錢少市場小,根本不成氣候。

得到了1984年全民經商之後,各個集體單位甚至國營單位親自下場走私,那才是進口磁帶開始大爆發的時期。

但是真正大爆發,還得是1985年,確切的說,是廣場協議之後。

廣場協議之後,由於日元升值,日本很多企業就把一些附加值低的產業大量轉移去中國,其中就有磁帶產業。

那個時候,很多小作坊都開始進口國外零部件,像搞來料加工的打火機一樣,自己組裝錄音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