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在於,出版社剛成立不久,只出了一個產品,那就是《江湖行》套裝。

這個套裝呢,雖然也在新華書店裡上架銷售,可因為銷售還不滿一個月,所以還沒到結賬給錢的時候。

在這期間,曹志強不滿足於現狀,突然搞了個另闢蹊徑,額外開闢了一條自己賣書的新途徑。

比如之前讓工廠保衛科的人在大街上當街售書,還有李有福代賣這些,都是這種情況。

透過這些私下途徑售書所得,都是妥妥的現金。

那麼這些現金收到後去哪兒呢?

當然是流進出版社的公賬,也就是歸牛大姐來管理。

畢竟出版社是正規的國有單位,哪怕廟門再小,那也是有編制的,做事得有規矩。

比如賣書的錢,你就不能私人帶回家,必須存進出版社。

由於出版社人手不足,之前還是呼叫了機械廠的一批年輕會計跟出納,一起把錢收攏好,最終還臨時騰出一個小房間,專門當做存放現金的小金庫。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經過牛淑芬的手,就連最後的算賬,甚至金庫鑰匙,都是牛淑芬掌握的。

可問題在於,一個人掌握這麼多錢,而且還沒人監管,這誰能不動心啊。

所以牛淑芬就偷偷動了裡面的一部分錢,拿出去放債。

沒錯,牛淑芬沒膽子直接偷錢花,她只是想趁著別人都不注意的時候,拿一部分錢出去放高利貸,賺利息錢。

在牛淑芬想來,反正現在出版社的銷售勢頭這麼好,而且再過一段時間,新華書店那邊也該打錢過來了,到時候金錢充足,少那麼幾千塊的,也不是個事兒。

只要最後年底結賬的時候,把賬平了就好了。

而短期內呢,以出版社目前的規模,想算清賬目恐怕也很難。

這麼說吧,牛淑芬就是利用出版社初創,各方面都不健全,偏偏資金卻相當雄厚,她本人還兼著會計跟出納,甚至兼著人事的便利,直接就大膽的把手伸進了單位公賬,拿著單位金庫裡的現金,直接出去私人放債了。

不過這事兒呢,能瞞得過曹志強,也瞞得過餘德利,卻瞞不過周懷恩。

開玩笑,周懷恩跟牛淑芬都是幾十年的老交情了,彼此啥情況,都是摸的透透的。

牛淑芬平時就喜歡小偷小摸,賺公家便宜,只是平時她一副熱心大媽的面孔騙過了很多外人罷了,但熟人是騙不了的。

現在牛淑芬一個人掌握著金庫,還管著財務,她要不動手,周懷恩肯定不信。

所以有一次,周懷恩就找到牛淑芬,跟她說起要查賬的事兒。

果然,這一嚇唬,就把牛淑芬嚇唬住了。

接下來就簡單了,牛淑芬跟周懷恩合夥,一起薅金庫的羊毛。

不光牛淑芬拿金庫的錢去放債,周懷恩也算了一份。

不僅如此,周懷恩還跟牛淑芬一起,安插了很多自己人過來。

比如牛淑芬現在身後的那些年輕人,就是周懷恩跟牛淑芬一起想辦法安插進來的。

按照計劃,這些人進來後,都會進入財務跟人事方面的部門。

這樣一來,等以後出版社正規化了,那麼財務跟人事這兩個最重要的領域,已經排滿了,而且都是周懷恩跟牛淑芬一系的人。

如此一來,出版社就算再牛逼,那也是給他們這些元老打工。

也就是說,只要牢牢把握住人事跟財務,他們就可以把出版社的金庫當自家金庫。